
(1).削除;剪除。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這也是生活”……》:“删夷枝葉的人,決定得不到花果。”
(2).猶删除。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八節:“列入目錄的經典,算是經過審定,取得合法地位。目錄删夷,即被視為僞經私本,不得入藏。”
“删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削除、剪除
指通過修剪或清除的方式去除多餘或不需要的部分。例如魯迅在《且介亭雜文末編》中提到:“删夷枝葉的人,決定得不到花果”,強調過度剪除反而影響整體結果。
删除、删減
側重于文字或内容的精簡,如《中國通史》中描述佛經典籍審定過程時,提到“删夷”用于指代對文本的删減整理。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現代日常使用較少。例如描述修剪植物枝葉,或比喻對文字、事物的精簡處理。
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避免與“删減”“鏟除”等近義詞混淆。
删夷指的是古代漢字中的一個字,它的意思是删減弊端,消除隱患。删夷的部首是刀,總筆畫數為19。
删夷這個詞最早見于《爾雅》一書中,是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一個造字法的産物。在古代社會中,為了避免社會矛盾的激化和減少戰争的血腥,人們提出了一種叫做删夷的方法,以減少社會矛盾的發展和消除戰争的隱患。
删夷的繁體字為刪夷。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删夷字的形狀較為簡單,刀部在上方,而夷部在下方,整體呈長方形。
1. 最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删夷社會不穩定因素。
2. 這個項目的目标是删夷企業内部的腐敗問題。
删夷可以與其他字組合形成新詞,例如:删減、删節、弊端、消除等。
近義詞包括裁剪、修剪、省去等。
反義詞包括增加、擴充、添加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