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商兌的意思、商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商兌的解釋

[discussion of problem] 商量斟酌

商兌未甯。——《易·兌》

詳細解釋

商酌。《易·兌》:“九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 朱熹 本義:“四,上承九五之中正而下比六三之柔邪,故不能決而商度所説,未能有定。” 郭沫若 有《民族形式商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商兌"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商讨、斟酌。《漢語大詞典》第11卷解釋該詞為"商酌",即通過讨論達成共識。從構詞法分析,"商"表商議,"兌"通"悅",二字組合後形成"在和諧氛圍中交換意見"的意象,這一釋義與《古代漢語詞典》中"兌"字的"和悅"義項相印證。

在具體使用中,"商兌"常出現于學術讨論或政策制定的語境。例如《易·兌》有"商兌未甯"的記載,描述反複研讨未能定論的狀态。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如"專家組商兌實施方案細節"等正式表述,體現決策過程的嚴謹性。

該詞與近義詞"商榷"存在細微差異:據《現代漢語八百詞》分析,"商兌"側重意見交換的過程,而"商榷"更強調對已有觀點的修正。這種區别在《漢語近義詞詞典》中通過"商兌側重協商,商榷側重讨論"的對比得以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商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商兌”指商量、斟酌,表示對問題或事務進行讨論和權衡的過程。該詞最早出自《易經·兌卦》的爻辭:“九四,商兌未甯,介疾有喜。”,意為在商議中尚未達成共識,但通過溝通可化解矛盾。

二、詞源與用法

  1. 經典出處
    《易經》中的“商兌”強調通過協商達成和諧狀态,體現了古代對溝通的重視。朱熹曾注解此句為“商度所説,未能有定”,進一步說明其“商讨度量”的核心意義。

  2. 文學應用
    如《三國演義》中“操與衆商兌,欲立植為世子”,此處指曹操與衆人商議決策,突顯其“集體讨論”的語境。

三、近現代延伸

現代使用中,“商兌”可擴展至商業談判、學術探讨等場景(如提及的商貿協商),但其核心仍圍繞“讨論與斟酌”展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易經》原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古籍注釋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隘角按劍案檢闇誦八月槎變複補阙挂漏禅枝打手式大熊貓凍樹動物繁充方實反科學反意飛谷幹德更深鬼狐涎恒長恢達腳步錢窖菜腳皮銀精切蒟蒻可行愧笑賫帶澇池婁金亂次録紀駱駝玫瑰罋摹搨強記博聞杞萌請行窮僥筌蹏一悟阙壞攘美啬克省轄市攝屬士臣侍祭時望受恩訟怨袒露餂弄鐵幕缇纨魏國山河微故細過微趣香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