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蘘荷的别名。《周禮·秋官·庶氏》:“庶氏掌除毒蠱,以攻説禬之,嘉草攻之。” 鄭玄 注:“嘉草,藥物。” 唐 柳宗元 《種白蘘荷》詩:“庶氏有嘉草,攻禬事久泯。”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四·蘘荷》﹝發明﹞引 蘇頌 曰:“《周禮》庶氏以嘉草除蠱毒, 宗懔 謂嘉草即蘘荷是也。”
“嘉草”是古代文獻中常見的一個植物名稱,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嘉草是蘘荷的别名,屬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見于亞洲地區。其根莖可入藥,葉呈橢圓狀披針形,花多為白色或淡黃色。
藥用功能:
古代用于“除毒蠱”,《周禮·秋官》提到“以嘉草攻之”,鄭玄注其為“藥物”。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其根性辛溫、葉性苦甘,具有解毒功效。
文學引用:
唐代柳宗元在《種白蘘荷》中寫道:“庶氏有嘉草,攻禬事久泯”,側面反映了其藥用傳統。
“嘉”含美好、吉祥之意,“草”泛指草本植物,組合後可能體現古人對該植物藥用價值的贊許。
以上信息綜合了古代文獻、植物學特征及文化内涵,主要參考來源為漢典、本草綱目及相關詩詞注解。
《嘉草》是一個表示草木茂盛的詞語,它形象地描述了綠色的草地或豐茂的植被。這個詞語通常用來描繪春天或夏天的景象,展示着大自然生機勃勃的一面。
《嘉草》的拆分部首是“艸”和“禾”,部首“艸”指的是與植物有關的字,并表示植物的特性和屬性;部首“禾”指的是與禾谷有關的字,表示莊稼或作物。《嘉草》總共由12畫組成。
《嘉草》是由“艸”和“禾”兩個字組成,這兩個字也是中國古代常用的字,來源非常古老。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嘉草」。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嘉草」的方式與現代有一些差異。例如,在篆書字體中,「嘉草」的寫法是較為簡化的,筆劃數也有所不同。這體現了漢字的發展和變化。
1. 春天到來時,山谷中的嘉草四處生長。
2. 田野裡的嘉草綠得令人心曠神怡。
3. 這幅畫裡描繪出了一幅嘉草茂盛的田園風光。
組詞:嘉木、草地、草莓、嘉木草地。
近義詞:茂草、綠草、蔥草。
反義詞:荒地、凋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