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與某人的德行齊等。《文選·張衡<東京賦>》:“登封降禪,則齊德乎 黃軒 。” 薛綜 注:“齊其功德。”《三國志·魏志·劉晔傳》:“陛下雖齊德 有虞 ,然丑虜之性,未有所感。”
“齊德”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以下為詳細解析:
由“齊”(齊全、一緻)和“德”(品德、德行)組合而成,核心含義包含兩層:
該詞在古籍中多用于頌揚或對比,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讨論。若需更多古籍例句,可參考《文選》《三國志》等文獻(綜合-7信息)。
《齊德》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具備道德高尚、品德端正的狀态。它是由兩個字義組合而成的,分别是“齊”和“德”。
《齊德》這個詞的部首是“齊”字的部首為齊字旁 (齊的說骨), “德”字的部首為彳字旁(德的說骨)。它的總筆畫數是18畫,其中“齊”字由16畫組成,“德”字由4畫組成。
《齊德》這個詞源于《論語·為政篇》中的一句話:“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這句話表達了追求德行高尚的道德觀念。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齊德兩個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齊字的古代寫法是“齊”,德字的古代寫法是“德”。這些古代形式與現代漢字的外形存在一些差異。
1. 他一直保持着齊德的風範,深受同事們的尊敬。
2. 他的種種善行展示了一個具有齊德的人的品質。
與《齊德》相近的詞彙有:道德、品德、修養、美德、高尚。
與《齊德》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德行、道義、品格、品質。
與《齊德》意思相反的詞語有:不道德、惡劣、品德敗壞、不端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