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惡劣,質量低劣。《管子·參患》:“器濫惡不利者,以其士予人也。”《新唐書·裴度傳》:“ 朱克融 執賜衣使者 楊文端 ,詭言慢己,并訴所賜濫惡。” 明 沉榜 《宛署雜記·黃垡倉》:“有如美鈔而目之濫惡,舊錢而指為新僞。”
(2).謂不恰當,不典雅。 嚴複 《譯<天演論>例言》:“僕始繙《卮言》,而 錢塘 夏穗卿 曾佑 病其濫惡,謂内典原有此種,可名‘懸談’。”
“濫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惡劣,質量低劣
指事物品質差或行為惡劣。例如《管子·參患》提到“器濫惡不利者”,形容兵器質量低劣;明代文獻也用它批評貨币質量差(如“美鈔而目之濫惡”)。
不恰當,不典雅
多用于批評語言或表達方式。嚴複在翻譯《天演論》時,曾被指用詞“濫惡”,即不符合傳統典雅标準。
組合後,“濫惡”強調因過度或泛濫導緻的惡劣狀态。
部分文獻(如)将其視為成語,形容“行為惡劣且無底線”,例如描述暴君濫用刑罰、殘害百姓。但此用法在其他權威來源中較少見,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
如需更多古籍例證或詳細考據,可參考《管子》《新唐書》等文獻來源。
《濫惡》是一個中文詞彙,由兩個漢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水”和“忄”,其中“水”是左邊的部首,表明詞語與水有關;“忄”是右邊的部首,是“心”的略寫,表示詞語與心理或情感相關。
《濫惡》的部首拆分為“水”和“忄”,其中“水”的筆畫數為4,而“忄”的筆畫數為3。
《濫惡》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既有在古代漢語中出現的使用,也有後來的衍生。繁體字為「濫惡」。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因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其中《濫惡》的古代漢字寫法為「濫惡」。
以下是一些使用《濫惡》的例句: 1. 他們的行為無疑是濫惡之舉。 2. 這部電影揭示了人性中的濫惡現象。 3. 我們應該堅決反對濫惡行為的發生。
組詞:濫用、惡行、惡疾、惡事
近義詞:惡劣、惡行、惡習、惡念
反義詞:善良、正義、好行、美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