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德的意思、失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德的解釋

過錯;罪過;失誤。《詩·小雅·伐木》:“民之失德,乾餱以愆。”《宋書·桂陽王休範傳》:“先帝寝疾彌年,體疲膳少,雖神照無虧,而慮有失德。”《宣和遺事》前集:“南朝天子失德,我興兵來此吊伐。” ********* 《事業管理與職業修養》六:“對于團體的缺點知而不說,或說而不想辦法,也是失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失德”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道德缺失、過錯或違背倫理的行為,強調因喪失道德準則而引發的過失或罪責。


二、詞義解析

  1. 結構
    由“失”(喪失)和“德”(道德)組成,字面意為“失去道德”,引申為因道德敗壞導緻的錯誤或罪行。

  2. 出處

    • 古代典籍:如《詩經·小雅·伐木》中“民之失德,乾餱以愆”,《左傳》記載“官之失德,寵賂章也”。
    • 曆史文獻:《三國演義》第三回提到“今上即位未幾,并無失德”,指君主無道德過失。
  3. 例句

    • 古代:“南朝天子失德,我興兵來此吊伐”(《宣和遺事》前集)。
    • 現代:“大醉易失德”“貪渎失德是更大的咎戾”(現代文引用)。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與反義

(注:如需更完整出處或例句,可參考《漢典》《詩經》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失德

失德是一個常見的詞彙,可以形容一個人或者行為道德敗壞、失去道德操守。這是一個帶有負面含義的詞語。下面将分别介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失德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大”和“彳”,其中“大”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表示與大小相關的事物。而“彳”則是表示走路的意思,可以解釋為前進的步伐。失德的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失德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巷伯》中的篇章,用于形容王公或貴族的行為不端、失去道德。它在現代漢語中被廣泛使用,用來描述一個人違背社會準則、道德淪喪的狀态。

繁體

在繁體字中,“失”字的寫法保持不變,而“德”字的寫法為「德」,比簡體字多了一個繁體的部分,同時筆畫上也稍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失”字與現代一樣。而“德”字的古代寫法為「恴」,************、美好的品德。

例句

1. 他因為頻頻使用歧視性言論而失德。 2. 這家公司因為************而聲名狼藉,徹底失德了。

組詞

失德可以與其他詞語組成新的詞語,例如:“失德者”、“失德行為”、“失德道德”。

近義詞

失德的近義詞有:不道德、無德、惡行、無恥。

反義詞

失德的反義詞有:有德、道德、尚德、美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