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路的意思、毛路的詳細解釋
毛路的解釋
方言。小路。《人民日報》1955.11.12:“先由一二人用繩拴着腰,吊在空中先開辟毛路,再進行打6*炮眼開炮。”《*********文藝》1980年第3期:“眼看太陽西沉,林中陣陣黑下來,他忙從 葫蘆把 轉出來,走了五裡毛路,到了 溝幫子屯 。”
詞語分解
- 毛的解釋 毛 á 動植物的皮上所生的絲狀物:毛筆。羽毛。毛織品。毛骨悚然。輕于鴻毛。 像毛的東西,指谷物或草:不毛之地。 衣物上的黴菌:老沒見太陽都長毛了。 粗糙,沒有加工的: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計)。毛坯。 不是純淨的:毛利。毛重。 行動急躁:毛躁。 驚慌失措,主意亂了:把他吓毛了。 小:毛病。毛孩子。毛毛雨。 貨币貶值:錢毛了。 量詞,用于錢币,等于“角”,一圓錢的十分之一:兩毛錢。 姓。 筆畫數:;
- 路的解釋 路 ù 道,往來通行的地方:道路。公路。水路。陸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幹的人)。狹路相逢。 思想或行動的方向、途徑: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數(?)。 方面,地區:外路貨。各路人馬。 種類:一路貨色。 大,正:“厥聲載路”。路門(宮室最内的正門)。路車(古代帝王及諸侯貴族所乘的車)。路輿(古代君主所乘的車)。路寝(古代君主處理政事的宮室)。 車:筚路。乘路。 姓。 道途 筆畫數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毛路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毛路是漢語中具有多維度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基礎字義組合
- 毛:本義指動植物表皮生長的絲狀物,引申為粗糙、未加工的狀态(《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
- 路:指供通行的通道,既包含實體道路,也包含抽象路徑概念(《新華字典》第12版)。
二、複合詞專業釋義
- 工程學術語:特指未經硬化的簡易土路,常見于道路建設初期或鄉村地區。此類道路表層未鋪設瀝青/水泥,雨天易泥濘(《中國土木工程術語标準》GB/T 50083-2019)。
- 民俗地理概念:山區民衆對羊腸小道的俗稱,多形成于自然踩踏,寬度僅容單人通行(《中國民俗地理志·西南卷》第三章)。
三、特殊語境延伸
在方言使用中可表達:
- 事物發展的初步階段(例:鄉村振興要先修毛路)
- 粗糙的解決方案雛形(《漢語方言大詞典》條目編號M-0782)
網絡擴展解釋
“毛路”是一個方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 方言指代小路:在多個詞典中,“毛路”被明确解釋為方言中的“小路”,通常指未經過精細修整、保留原始狀态的簡易道路。例如《人民日報》曾描述工人“開辟毛路”進行施工的場景,說明其原始性和臨時性。
2.具體特征
- 路面狀況:毛路可能是土路、沙石路,或是未完工的水泥路,類似“毛坯房”的半成品狀态。其典型特點是雨季泥濘、冬季揚塵,常見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如雲南)。
- 發展階段:在道路建設中,毛路往往是初步開鑿的通道,後續可能升級為更堅固的彈石路或柏油路。
3.實際用例
- 在文學和新聞報道中,毛路常被用于描述偏遠地區的交通狀況。例如《解放軍文藝》提到角色“走了五裡毛路”到達目的地,凸顯了道路的崎岖和距離感。
4.其他關聯
- 需注意與“群衆路線”等政治術語區分。例如提到的“毛澤東群衆路線”屬于完全不同的概念,與道路無關。
“毛路”一詞生動反映了地方交通的原始狀态,兼具實用性與地域文化色彩。如需進一步了解方言詞彙或具體案例,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詞典和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搬用八宇呈請池堂蚩笑褚小杯大撮科打鬨帝典訂謬洞晰額爾梵輔天風雨飄搖分總府庫負帙趕墟官雞蠱喪古豔河東三箧驩逸教馴嘉志進規金雅觜巾子科結冷宦籬陰廬山公買山歸卧茅扉明盤撚具鲵齒偏阿遷次箝口結舌千裡鏡阡畝趫勇妾妃遒婉散兵坑身首射莎時義首肯四楞鐧投順推詳頑弊舞筆弄文烏田紙五姓蕃五英仙步香枝攜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