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方步的意思、四方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方步的解釋

[solemn measured step] 跨度大而行慢,形态很悠閑的步子

邁着四方步

詳細解釋

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冷眼觀》第四回:“忽然一陣靴聲,早踱進一位花白鬍鬚的老者來……走着四方步,搖搖擺擺的進來。”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因為一向是 曾 家的嬰兒們仿佛生下來就該長滿胡須,邁着四方步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四方步”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指跨度大、行走緩慢且姿态悠閑的步法,常見于傳統戲曲、武術等領域,也可用于形容人從容穩重的舉止。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指行走時步伐方正、節奏緩慢,形态斯文而穩重。常用于描述戲曲演員或習武者的特定步法(、)。

  2. 引申義
    比喻人行事從容不迫、目标明确,如《冷眼觀》中描述老者“搖搖擺擺踱四方步”,凸顯其沉穩氣質(、)。


二、起源與應用場景

  1. 武術淵源
    源自八卦掌的步法,由兩個三角步組合成“四方”軌迹,強調步伐的連貫性與方向性(、)。

  2. 戲曲表演
    京劇老生常用的台步,要求擡腿時“亮靴底”,以腰為中樞協調四肢動作。不同年齡角色有差異:

    • 中年角色:快擡慢落
    • 老年角色:慢擡快落(、)。
  3. 文學與日常比喻
    如《西遊記》中“四方步”被賦予神話色彩,象征角色行動的神秘與變化()。日常生活中也用于調侃他人動作遲緩或過于講究儀态()。


三、典型例句


四、相關文化意義

四方步不僅是技術性動作,更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儀态”與“節奏”的審美追求,尤其在戲曲和武術中體現得淋漓盡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四方步

四方步(sì fāng bù)是一個常見的成語,用來形容行走的步伐均勻有力,四面八方都能走得到。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四方”和“步”兩個部分。其中,“四”表示四個方向,包括東、西、南、北;“方”表示方向。而“步”則表示行走的動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四方步”的部首是“止”和“米”。其中,“止”表示腳的形狀,而“米”則表示步伐。整個詞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四方步”最早見于《禮記·曲禮上》:“夫德行中和不獨也,故四方之步不離于義。”這句話意為:一個人的品行應該是均衡和諧的,所以四方步與道德有關。後來,這個成語逐漸流傳開來,用來形容行走的步伐有力有序。

繁體

“四方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四方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漢字“四”是用相對于現在稍微繁複的形式來書寫的。其他部分大體相同。

例句

1. 他走路的時候總是四方步,顯得穩健而有自信。

2. 這支軍隊一緻齊心,步伐整齊有力,宛如“四方步”。

組詞

四面八方、走步、步伐

近義詞

法步、正步、步履堅定

反義詞

踉跄、蹒跚、踉踉跄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