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鈎的意思、撩鈎的詳細解釋
撩鈎的解釋
亦作“ 撩鈎 ”。 1. 明 清 水戰的戰具。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四:“有撩鉤焉,三鋒一柄,左鉤右漉,或撈首級,或鉤帆幅,梢固鐵堅,萬拽不曲。”
(2).泛指水中取物的鈎狀器具。 力揚 《射虎者及其家族·白銀》:“快把撩鈎拿出來呀!水頭上漂着無數條杉木。”
詞語分解
- 撩的解釋 撩 ā 掀起:撩起衣襟。撩起頭發。 用手舀着灑水:先撩水後掃地。 撩 á 挑弄,引逗:撩撥。撩亂(紛亂,如“眼花撩撩”。亦作“缭亂”)。春色撩人。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鈎的解釋 鈎 (鈎) ō 懸挂或探取東西用的器具,形狀彎曲,頭端尖銳:鈎子。秤鈎兒。火鈎子。 形狀像鈎子的:蠍的鈎子。鈎針。 漢字筆形之一(亅、乛、乚、??、??、??、乙等)。 用鈎形物搭、挂或探取:鈎住樹枝
網絡擴展解釋
“撩鈎”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古代水戰工具或取物器具
- 基本解釋:指明清時期水戰中使用的戰具,也泛指水中撈取物品的鈎狀工具。
- 具體用途:
- 在戰争中用于鈎取敵方首級、破壞船帆或船體(如“三鋒一柄,左鈎右漉”的描述)。
- 民間用于打撈水中漂浮物,如木材等(現代文學中仍有類似用法)。
2.引申為“引誘”的比喻義
- 基本含義:帶有負面色彩的“引誘、勾引”之意,常用于形容故意吸引他人或事物間的勾連關系。
-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如“撩鈎人心”“利益撩鈎”。
補充說明
- 發音争議:不同詞典标注讀音略有差異,常見讀音為liáo gōu(注音:ㄌㄧㄠˊ ㄍㄡ)。
- 權威性差異:作為“戰具”的釋義在曆史文獻(如《聖武記》)和權威詞典中更為常見;而“引誘”的比喻義多出現于網絡解釋,需結合語境使用。
建議根據具體語境選擇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聖武記》等古籍或現代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撩鈎的意思
《撩鈎》這個詞是指用手指或者工具将東西挑起或者抓住,并且在動作中施加一些力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撩鈎》的部首是手,總共有11畫。
來源
《撩鈎》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其中,“撩”原本是指用手或者工具将物體挑起或抓住的動作,常用來形容戲劇中演員的動作技巧,後來也引申為引起别人興趣或者情感的誘惑。“鈎”表示用手或者工具将物體鈎住的動作。因此,《撩鈎》的含義也漸漸演變為用手或者工具将物體挑起或鈎住的動作。
繁體
《撩鈎》的繁體字為「撩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撩鈎」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以手的形狀和鈎狀物為基礎進行書寫。具體的寫法可能難以考證。
例句
1. 他用勺子撩鈎着湯中的肉塊,小心翼翼地端起來。
2. 她用美妙的音樂撩鈎着人們的情感。
3. 小貓用爪子撩鈎住了線頭,玩得不亦樂乎。
組詞
撩撥、撩起、鈎挂、鈎住、探索、挑起。
近義詞
勾起、勾住、探挽、觸動、引發。
反義詞
釋放、放開、松手、放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