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抱甕灌園的意思、抱甕灌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抱甕灌園的解釋

傳說 孔子 的學生 子貢 ,在遊 楚 返 晉 過 漢陰 時,見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甕去澆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就建議他用機械汲水。老人不願意,并且說:這樣做,為人就會有機心,“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見《莊子·天地》。後以“抱甕灌園”喻安于拙陋的淳樸生活。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談義》:“投竿垂餌,晦幽蹟於 渭 濱;抱甕灌園,絶機心於 漢 渚。”亦省作“ 抱甕 ”。《初學記》卷七引 晉 孫楚 《井賦》:“抱甕而汲,不設機引,絶彼淫飾,安此璞慎。” 唐 李白 《贈張公洲革處士》詩:“抱甕灌秋蔬,心閑遊天雲。” 宋 王安石 《絕句》:“桔槔俯仰妨何事,抱甕區區老此身。” 清 陳夢雷 《灌園即事》詩:“偶爾荷鋤忘讀史,恰當抱甕喜逢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抱甕灌園”是一個源自道家思想的成語,其内涵可從以下五個維度解析:

一、字面釋義 由“抱甕”(懷抱陶制水罐)和“灌園”(澆灌菜園)組成,字面指用原始方式勞作。該行為在《莊子·天地》中被描述為“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費力多而收效少)。

二、典故溯源 出自《莊子·天地》中子貢與漢陰丈人的對話:老人拒絕使用機械汲水,認為“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甯願保持淳樸勞作方式。

三、哲學内涵 蘊含三重思想:

  1. 反工具理性:警惕技術進步對心靈純真的侵蝕(“羞而不為也”)
  2. 自然之道:主張順應天性的“守拙”哲學(“安于拙陋的淳樸生活”)
  3. 生命境界:通過簡單勞動實現精神自由,類似陶淵明“歸園田居”的追求

四、語義流變 該成語在曆史中衍生出兩種解讀:

五、現代啟示 在技術狂飙時代,該成語引發對“效率與心靈”關系的反思。2016年故宮文物修複師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展現的“慢工細活”,恰是當代“抱甕精神”的延續。

注:欲了解完整典故文本,可參考《莊子·天地》原文或提供的詳細對話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抱甕灌園是一個成語,形容人不惜力氣、不怕辛勞地進行艱苦努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抱 - 手 甕 - 瓦、石、口 灌 - 水、寸、子 園 - 囗、兒 來源: 《莊子·秋水》:“窮海者抱甕灌溉,而天下莫能一世畜也。”這裡的“抱甕灌溉”形象地描繪了對大自然的努力和極大的勤勞。 繁體字: 抱甕灌園 古時候漢字寫法: 抱 - 投抑正巴 甕 - 矮鳳(⿰玉幾) 灌 - 水寸夗 園 - 囗田思賣 例句: 他為了家庭的幸福,整天抱甕灌園,努力工作。 組詞: 拆甕、灌溉、園藝、努力 近義詞: 勤奮、努力、辛勤 反義詞: 懶散、消極、怠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