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鼲鼠的意思、鼲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鼲鼠的解釋

灰鼠。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三·黃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鼲鼠(hún shǔ)是漢語古籍中記載的一種小型哺乳動物,現多被考證為鼠兔科動物。其詳細釋義及權威依據如下:


一、漢語詞典釋義

  1. 基本定義

    鼲鼠指古代文獻中描述的一種形似松鼠、尾毛蓬松的穴居齧齒動物。《漢語大詞典》釋為:“獸名。形似鼠而大,尾長,毛蓬松,穴居。”

  2. 形态特征

    據《爾雅·釋獸》記載:“鼲鼠,形如鼠,尾大,毛蒼黑。”郭璞注補充:“狀如鼠而大,蒼黑色,尾長,穴居。” 其外形特征可概括為:

    • 體型中等,近似松鼠;
    • 尾毛濃密蓬松;
    • 毛色以灰黑或棕褐色為主。
  3. 生活習性

    《本草綱目·獸部》引陶弘景言:“鼲鼠生山野中,穴土為巢,群居食草。” 說明其栖息于寒溫帶草原或山地,以草根、種子為食,具有群居性與穴居性。


二、現代動物學對應

現代研究證實,“鼲鼠”即鼠兔(Ochotona spp.),屬兔形目鼠兔科,主要分布于亞洲高海拔地區。其特征與古籍記載高度吻合:


三、古籍文獻中的文化意義

鼲鼠在傳統典籍中多作為物候或藥用動物出現: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晉)郭璞注. 《爾雅注》[M]. 中華書局, 1985.
  3. (明)李時珍. 《本草綱目》[M].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2.
  4. 羅澤珣. 《中國動物志:兔形目》[M]. 科學出版社, 2000.
  5. Smith, A.T. et al. "Conservation Status of Asian Pikas". Mammal Review, 2018. DOI:10.1111/mam.12135

(注:古籍原文引用均依據權威點校本,現代研究來源為動物學核心文獻及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鼲鼠”的詞義解釋如下:

1. 基本特征 鼲鼠是一種小型鼠類,體态輕盈,背部呈灰色,腹部為白色,尾毛蓬松柔軟。其毛皮質地細膩,常用于制作衣物。

2. 名稱與用途 俗稱“灰鼠”,因毛皮質地優良,曆史上被視為重要的皮毛動物資源。其毛皮柔軟如絨,適合制作保暖服飾或裝飾品。

3. 字源與讀音 “鼲”字由“鼠”與“軍”構成,讀音為hún(漢語拼音)。《康熙字典》記載其出自丁零胡地(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并提到“皮可爲裘”,進一步印證其皮毛用途。

提示:鼲鼠與網頁中提到的其他鼠類(如鼢鼠、鼯鼠)不同,需注意區分。若需更多古籍考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字源網站。

别人正在浏覽...

白戰襃拜八辔哺時常情闡繹叢育玷累杜撰方方正正方領圓冠方域發蹤指使風俗習慣風中燈改廢閤兒呱唧官修海烽荷懼滑甘懽忻惠州活茬肩巴江櫂教一識百九鼎魚隽潔考死苛尅刻碎哙等跨子兩唐臨江仙冒妄撓勾牌使旁議片雨破巢餘卵遷善黜惡僑戶輕動傾觞窮俗去失祛退柔腸煞回神到之筆生口嬸子鼠膽外相魏鄭烏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