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把酒從酒器中倒出來。 唐 李華 《吊古戰場文》:“布奠傾觴,哭望天涯。”
(2).盡觴。謂暢飲。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已分生死訣,乍見為傾觴。”《花月痕》第十四回:“瞧那緑葉紛披,度着坑上内外的花香,就不傾觴,也令人欲醉了。”
“傾觞”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倒酒動作
指将酒從酒器中傾倒出來,常用于祭祀或宴飲場景。如唐代李華《吊古戰場文》中“布奠傾觞,哭望天涯”,描述以酒祭奠亡者的場景。
暢飲行為
引申為盡情飲酒,如清代陳夢雷詩句“乍見為傾觴”,以及《花月痕》中“綠葉紛披……令人欲醉”的描寫,均體現飲酒時的酣暢狀态。
多見于古典文學及詩詞,如祭祀描寫、友人相聚或借酒抒懷的語境,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含義。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吊古戰場文》《花月痕》等古籍用例及多部詞典釋義。
傾觞(qīng sh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傾(傾瀉)部和觞(shāng)部。
傾這個字的漢字拆分部首是忄心旁,它的筆畫數是3畫。忄心旁意味着此字與情感、内心相關。觞這個字的漢字拆分部首是觟角旁,它的筆畫數是13畫。觟角旁意味着此字與酒器、飲酒相關。
《傾觞》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時候,宴會或慶祝活動中,人們常常會将酒倒滿觞器,然後把它傾斜,以示敬意。因此,“傾觞”這個詞引申為舉杯祝酒,表示慶祝和祝福之意。
《傾觞》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傾觴」。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傾字的古代寫法為「傾」,它的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而觞字的古代寫法是「觴」,它的字形也與現代寫法略有差異。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舉起酒杯,傾觞向所有的同學祝福。
組詞:傾心、傾聽、傾斜。
近義詞:舉杯、祝酒、慶祝。
反義詞:敬酒不吃吃罰酒、舉觞不用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