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鼲鼠的意思、鼲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鼲鼠的解释

灰鼠。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黄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鼲鼠(hún shǔ)是汉语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现多被考证为鼠兔科动物。其详细释义及权威依据如下:


一、汉语词典释义

  1. 基本定义

    鼲鼠指古代文献中描述的一种形似松鼠、尾毛蓬松的穴居啮齿动物。《汉语大词典》释为:“兽名。形似鼠而大,尾长,毛蓬松,穴居。”

  2. 形态特征

    据《尔雅·释兽》记载:“鼲鼠,形如鼠,尾大,毛苍黑。”郭璞注补充:“状如鼠而大,苍黑色,尾长,穴居。” 其外形特征可概括为:

    • 体型中等,近似松鼠;
    • 尾毛浓密蓬松;
    • 毛色以灰黑或棕褐色为主。
  3. 生活习性

    《本草纲目·兽部》引陶弘景言:“鼲鼠生山野中,穴土为巢,群居食草。” 说明其栖息于寒温带草原或山地,以草根、种子为食,具有群居性与穴居性。


二、现代动物学对应

现代研究证实,“鼲鼠”即鼠兔(Ochotona spp.),属兔形目鼠兔科,主要分布于亚洲高海拔地区。其特征与古籍记载高度吻合:


三、古籍文献中的文化意义

鼲鼠在传统典籍中多作为物候或药用动物出现: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晋)郭璞注. 《尔雅注》[M]. 中华书局, 1985.
  3.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M].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4. 罗泽珣. 《中国动物志:兔形目》[M]. 科学出版社, 2000.
  5. Smith, A.T. et al. "Conservation Status of Asian Pikas". Mammal Review, 2018. DOI:10.1111/mam.12135

(注:古籍原文引用均依据权威点校本,现代研究来源为动物学核心文献及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鼲鼠”的词义解释如下:

1. 基本特征 鼲鼠是一种小型鼠类,体态轻盈,背部呈灰色,腹部为白色,尾毛蓬松柔软。其毛皮质地细腻,常用于制作衣物。

2. 名称与用途 俗称“灰鼠”,因毛皮质地优良,历史上被视为重要的皮毛动物资源。其毛皮柔软如绒,适合制作保暖服饰或装饰品。

3. 字源与读音 “鼲”字由“鼠”与“軍”构成,读音为hún(汉语拼音)。《康熙字典》记载其出自丁零胡地(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并提到“皮可爲裘”,进一步印证其皮毛用途。

提示:鼲鼠与网页中提到的其他鼠类(如鼢鼠、鼯鼠)不同,需注意区分。若需更多古籍考证,可参考汉典等权威字源网站。

别人正在浏览...

变咎不足之处菜油长入成鉴重提旧事大觉蹈迪短期陮隗笃励燔煨腐骨辅世浮玉山公朱黑幢幢槐淘黄庭教花盘回祝剪春罗奸孼嘄噭晶晃劲廉劲舞九牢霁雪科尔沁草原冷突连伍麟旌龙凤地麻枲尨茸面阔面油明监黏沫偏记披毛僻儒奇峻人丁似箭在弦诗印十月怀胎誓证顺齿厮罗唆激推诘退静忘私微逆无误五星联珠乌杖庠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