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的意思、惠州的詳細解釋
惠州的解釋
[Huizhou] 廣東省縣級市及專區政府所在地。位于廣東省中南部,在廣州東120公裡,面積419平方公裡。是東江流域物資集散地
詞語分解
- 惠的解釋 惠 ì 恩,好處:恩惠。惠澤。惠和。惠愛。惠握(恩惠深厚)。仁惠。實惠。施惠于人。 給人財物或好處:惠政。互惠互利。惠及遠人。惠而不費(給人好處自己又沒有什麼耗費;常用以形容有實利而不多費錢財)。 敬
- 州的解釋 州 ō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所轄地區的大小曆代不同(後多用于地名):州縣。杭州。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筆畫數:; 部首:川;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惠州是廣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于珠江三角洲東北端,東江中下遊地區。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其名稱含義及曆史淵源如下:
一、名稱釋義
- "惠"字本義
《說文解字》釋"惠"為"仁也",引申為恩惠、仁愛。隋朝設州時取"施恩布惠"之意,彰顯中央政權對嶺南的懷柔政策。
- "州"字沿革
"州"為古代行政區劃單位,始見于《尚書·禹貢》。惠州自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定名,延續千年行政建制。
二、曆史地理定位
- 建置沿革
秦屬南海郡,隋置循州總管府,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稱惠州,轄歸善、博羅等縣。
- 地理特征
因境内羅浮山(道教名山)與東江、西枝江交彙,形成"三山一水"地貌,故有"嶺南名郡"之稱。
三、文化符號意義
- 東坡文化象征
北宋蘇轼谪居惠州三年,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顆"等名篇,使"惠州"成為文人貶谪精神的代名詞。
- 客家僑鄉标識
作為客家四大聚居地之一,"惠州"在《客家文化研究》中定義為海外500萬僑胞的祖籍地标識。
四、現代城市内涵
當代語境中,"惠州"涵蓋兩項核心語義:
- 經濟地理概念: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電子信息、石化能源産業基地。
- 生态文化标籤:擁有巽寮灣、羅浮山5A景區,"惠民之州"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權威參考資料
- 《中國地名語源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惠州府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 《蘇東坡全集·惠州卷》(國家圖書館藏本)
- 《廣東地理》(廣東省地圖出版社)
- 惠州市政府《2023年生态文明建設白皮書》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惠州”一詞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惠州是中國廣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于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毗鄰深圳、香港,北連河源市,東接汕尾市,西鄰東莞市和廣州市,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之一。截至2021年,常住人口超過480萬。
二、名稱來源
- “惠”:取自“恩惠”,寓意仁愛、寬厚與賢惠,體現了古代對地方治理的期許()。
- “州”:源自古代行政區劃單位,象征其作為區域中心的地位()。
三、地理與經濟特征
- 地理位置:
- 背靠羅浮山,南臨大亞灣,東江貫穿全境,形成天然的交通與物資集散樞紐。
- 距離廣州約120公裡,面積419平方公裡(數據可能存在更新,需進一步确認)。
- 經濟角色:
- 作為東江流域的重要物資集散地,惠州在區域物流和産業發展中占據關鍵地位。
- 依托大灣區規劃,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石化等産業。
四、文化曆史
- 惠州是客家文化、廣府文化交融地,曆史上因蘇轼貶谪期間留下的詩文而聞名。
- 境内有羅浮山(道教名山)、西湖(“嶺南第一湖”)等自然與人文景觀。
五、補充說明
- 行政區劃争議:部分早期資料稱其為“縣級市”(如),但根據最新信息(2025年),惠州為地級市,建議以權威來源為準。
- 發展前景:作為大灣區東岸城市,惠州正加速融入深圳都市圈,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如需更詳細數據(如最新面積、經濟指标),可參考廣東省或惠州市政府官網。
别人正在浏覽...
飽和蒸氣保真度褊心不落言筌參天貳地潺潺懲儆充軍寵戚崇飾鵰心鴈爪法将氛圍光演好兵虎落平川火鬥佳快接唱軍漢闿置扣繡撈取令公香辚辚黎元洪鸾孤鳳寡缪陋鳥哢牌面館清堅泉雨襦缊上肩容易下肩難墒情詩豪時或石龍眎事受涼爽朗水火夫說到家死沓沓松黃酒竦擢壇山刻天朝添力桶裙兔兒爺土壤物範閑疊纖毛賢孝閑言淡語銜怨逍遙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