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唐 魏徵 。 魏徵 封 鄭國公 ,故稱。 元 耶律楚材 《讀唐詩有感複繼張敏之韻》:“主上 貞觀 聖,官僚 魏鄭 良。”
“魏鄭”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來源與含義
“魏鄭”是唐代著名谏臣魏徵的别稱。因魏徵被封為“鄭國公”,後人常以封地簡稱尊稱其為“魏鄭”。例如元代耶律楚材的詩句“官僚魏鄭良”即指魏徵的賢能。
曆史背景
魏徵是唐太宗時期的重要政治家,以直言進谏著稱,其事迹多見于《貞觀政要》《魏鄭公谏錄》等文獻。他與唐太宗的君臣關系被視為古代政治典範。
部分資料(如、4)提到“魏鄭”為成語,形容“猶豫不決”,并附會戰國時期魏國與鄭國的戰争故事。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或主流辭典,可能為現代網絡誤傳,需謹慎對待。
以上内容綜合自多來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舊唐書·魏徵傳》或《貞觀政要》等史料。
魏鄭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鬼(魏)和封(鄭)。
它的筆畫數是22畫,分别是鬼(10畫)和封(12畫)。
魏鄭最早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曆史文獻《左傳》中,其中描述了周朝時期的國都和公侯領地的名稱。魏鄭曾是鄭國的首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鄭州市。
在繁體字中,魏鄭的寫法基本上與簡體字相同,隻是形狀稍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魏鄭曾經有一種古漢字的寫法,其中“鬼”字是用“鬼”和“艮”兩個部首的結合體來表示,而“封”字是由“寸”和“畐”兩個部首組成。
以下是一些關于魏鄭的例句:
1. 魏鄭是中國古代曆史上的重要文化遺址之一。
2. 鄭國在魏鄭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城市和政治系統。
組詞:魏王、魏晉、鄭克爽、鄭重、鄭州。
近義詞:鄭邑、魏人。
反義詞:魏都、鄭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