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向善而去除邪6*惡。 三國 蜀 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考黜》:“考黜之政,謂遷善黜惡。”亦作“ 遷善去惡 ”。 清 馮桂芬 《<窺天鏡>序》:“五經四子書,皆勸善書也,亦間及果報,《易》、《詩》、《書》、《禮》著其理,《春秋傳》兼言徵驗,而四子書教人遷善去惡之道大備。”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遷善黜惡漢語 快速查詢。
“遷善黜惡”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便宜十六策》原文或相關典故,可參考權威古籍或曆史文獻。
《遷善黜惡》是一句成語,意為遷移善良,黜退邪惡。它反映了人們對于道德和行為的要求,呼籲人們積極向善,遠離邪惡。
《遷善黜惡》這個成語由3個漢字組成,可以拆分成“辶”、“手”、“口”、“犬”、“心”、“月”、“色”七個部首,總共有11個筆畫。
《遷善黜惡》最早出自《易經》中的《系辭上篇》,其中提到:“古者救者良,拯者勇,臨危見忠信,足見遷善也。”意思是古時候人們救助他人的依據是善良,拯救他人的勇氣也體現了遷移善行與勇者的心志。
繁體字中,《遷善黜惡》的“善”字寫作「善」,含有口、羊兩個部首,總共有12個筆畫。
關于《遷善黜惡》這個成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沒有特定的記錄,因為漢字的書寫形式在演變過程中有所改變。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對該成語的描述也可能有所差異。
1.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追求《遷善黜惡》的道路。
2. 善惡是道德的兩個方面,我們要時刻慎思善行、遷善黜惡。
遷善、黜惡、遷移、善良、邪惡等。
近義詞:行善、德行、正直。
反義詞:為惡、作惡、邪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