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遷善黜惡的意思、遷善黜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遷善黜惡的解釋

猶言向善而去除邪6*惡。 三國 蜀 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考黜》:“考黜之政,謂遷善黜惡。”亦作“ 遷善去惡 ”。 清 馮桂芬 《<窺天鏡>序》:“五經四子書,皆勸善書也,亦間及果報,《易》、《詩》、《書》、《禮》著其理,《春秋傳》兼言徵驗,而四子書教人遷善去惡之道大備。”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遷善黜惡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遷善黜惡”是一個漢語成語,由“遷善”與“黜惡”兩部分構成,源自儒家思想對道德修養的倡導。從構詞角度分析:

  1. 遷:本義為移動、轉變,《說文解字》釋為“登也”,此處引申為“趨向、歸附”。
  2. 善:指符合道德規範的言行,《廣雅》稱“善,吉也”,代表正向價值。
  3. 黜:原指貶退,《周禮》注“黜,猶放也”,此處意為“去除、摒棄”。
  4. 惡:與“善”相對,《孟子》雲“惡,人之所惡也”,指違背倫理的行為。

整體釋義:指主動趨向善行、摒棄惡習的行為準則,強調個人通過自我修正達到道德完善的目标。這一概念與《周易·益卦》中“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的修身觀一脈相承,宋代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亦強調“遷善當如風之速,改過當如雷之迅”。

經典用例:明代王陽明在《傳習錄》中以“遷善黜惡是緻良知工夫”闡釋心學實踐,清代《康熙字典》則将其作為道德勸喻的典範收錄。

網絡擴展解釋

“遷善黜惡”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背景

3.結構與字義分析

4.用法與近義詞

5.延伸意義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便宜十六策》原文或相關典故,可參考權威古籍或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廢待舉傍觀者清辮髻布丁猜測裁翦察三訪四撦冶車仗褫剝吹網欲滿出條刺肚酢菜璀粲等事愕懼耳箭泛水鳳泊鸾漂封建餘孽孚佑富愈丐巧怪論含哺鼓腹河平喝神罵鬼慧鏡虎貔漿水不交教唆犯戢制客次刳獸食胎量小力微劣撅領事館領狀流行色龍武軍鹵潟毛頭紙門生蓬蓬叵羅巧繁輕工懃懃秋箭容成子襦袴讴三上五落襹襹石隖受籙順説說得嘴司晨相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