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互明的意思、互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互明的解釋

謂明乎此則彼亦明。《禮記·王制》“大國之卿不過三命,下卿再命,小國之卿與下大夫一命” 漢 鄭玄 注:“不著次國之卿者,以大國之下互明之。” 孔穎達 疏:“以大國之卿不過三命,則知次國之卿不過再命;大國下卿再命,則知次國下卿一命。故雲互明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互明是漢語詞彙學和修辭學中的重要概念,指兩個或多個語言單位(如字、詞、句)在特定語境中互相說明、互相補充,共同表達完整語義的語言現象。其核心在于語言成分間的依存性與協同性,需結合上下文才能準确理解。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互釋

    指漢字在構形或意義上相互關聯、互為注解。例如“考”與“老”在《說文解字》中互為轉注,體現形義關聯(《說文解字·叙》:“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2. 語境互補

    在句子中,前後詞語通過省略或呼應形成語義互補。如《詩經·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中,“在野”與“在宇”共同說明蟋蟀的遷徙,需互參才能理解(王力《古代漢語》)。


二、修辭學應用(互文見義)

互明最常見于互文修辭,即上下句隱含成分需互相參照以還原完整含義:


三、訓诂學意義

在古籍注釋中,互明體現為異文互證或通假互釋:


權威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
  2.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
  3. 蕭滌非《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4. 郭錫良《古代漢語》,商務印書館,1999.
  5. 鄭玄《禮記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6. 王念孫《讀書雜志》,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網絡擴展解釋

“互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不同來源的信息整理如下:

一、基本含義

“互明”由“互”(相互)和“明”(明白)組成,核心含義是“相互理解、相互闡明”。它強調雙方或多方在認知或邏輯上的互通性,即通過已知信息推導出未知内容,或達成共同理解。

二、古代文獻中的用例

在古籍中,“互明”常用于邏輯推理。例如《禮記·王制》中,漢代鄭玄注解時提到“以大國之下互明之”,指通過大國的卿的等級(三命)推斷次國卿的等級(再命),體現邏輯上的互證關系。

三、現代學術擴展

在語言學領域,“互明”是關聯理論的重要概念,包含三個層面:

  1. 認知環境互明:對話雙方共享的背景知識;
  2. 意圖互明:對彼此交流目的的共識;
  3. 語境互明:結合上下文理解話語隱含意義。

四、使用場景

五、結構特點

作為合成詞,“互明”屬于并列結構,兩字意義相輔相成,共同強化“雙向明晰”的語義特征。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學術理論,可參考漢典及知網的詳細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愛鳥周八風曲白雲謠表語避仇伯姬勃豀伯夷柴市節腸荒腹熱陳報赤巴巴崇文觀籌兒捶床鹑哨,鹑笛踔行粹夷帶音電動勢調饍第二産業東怒西怨廢失風暖日麗風燭耕芸宮醪貴谷國疾含粝河落海幹畫影回靶煎迫津達禁麛卵金粟冀圖九籥丹具人開設樂昌破鏡雷芽明光瓦亮冥顯密微微朋徒纰缪襆被趨班缺課任能辱詈神素實話實說守龜書香門第提手萬牲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