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纰缪的意思、纰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纰缪的解釋

[mistake] 差錯,謬誤

詳細解釋

亦作“ 紕謬 ”。1.錯誤。《禮記·大傳》:“五者(治親、報功、舉賢、使能、存愛)一物紕繆,民莫得其死。” 鄭玄 注:“紕繆,猶錯也。” 陸德明 釋文:“繆音謬,本或作謬。” 南朝 宋 裴駰 《<史記集解>序》:“雖時有紕繆,實勒成一家。”《新唐書·于志甯傳》:“ 江 南偏方,不周曉藥石,往往紕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二回:“無論文字的紕繆,處世的機宜,知無不言。”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七篇:“《笑林》今佚,遺文存二十餘事,舉非違,顯紕繆,實《世説》之一體,亦後來诽諧文字之權輿也。”

(2).猶荒謬。 元 錢霖 《哨遍》套曲:“一鬥粟與親眷分了顔面,二斤麻把相知結下寇讎,真紕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三·魏晉宋詩》:“ 傅玄 篇什最多,而可録極少,如拟《北方有佳人》雲:‘一顧亂人國,再顧亂人家。’千古笑柄,較諸 嘉 隆 七子剿襲古樂府,尤紕謬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纰缪(pī miù)是一個漢語詞彙,指因疏忽或認知偏差導緻的錯誤、疏漏或不正确之處,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語境,強調錯誤本身的存在及其負面影響。

一、核心釋義

  1. 錯誤與疏漏

    指文字、言論或行為中的謬誤或差錯。例如文獻記載的訛誤、邏輯推理的漏洞等。

    例:古籍校勘中發現多處纰缪,需逐一修正。

  2. 詞源與結構

    • 纰(pī):本義指絲織品的經緯線錯亂,引申為事物混亂或失誤。
    • 缪(miù):通“謬”,意為錯誤、乖違。

      二字組合強化“因混亂導緻的錯誤”這一含義。

二、用法與語境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錯誤;謬誤。”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2. 《漢語大詞典》

    釋義:“錯誤,乖誤。”并引清代俞樾《古書疑義舉例》用例。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3. 《辭源》(修訂本)

    釋為:“錯誤,荒謬。”

    來源:商務印書館。

四、典型例句

  1. 宋代王應麟《困學紀聞》:“考據精詳,始免纰缪。”
  2. 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著述貴乎慎始,庶免後來纰缪之譏。”

說明: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未添加虛構鍊接。實際引用時建議查閱紙質或官方電子版詞典(如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APP”、《漢語大詞典》數據庫等)以獲取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

“纰缪”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pī miù,主要用于書面語,表示錯誤或荒謬。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差錯、謬誤,強調因疏忽或認知偏差導緻的錯誤。例如《禮記·大傳》提到“王者一物纰缪,民莫得其死”,鄭玄注“纰缪,猶錯也”。

  2. 詞源與用法

    • 詞性:名詞,偶作形容詞。
    • 來源:最早見于先秦典籍,如《禮記》,後延續至南朝、唐宋文獻。如裴骃《史記集解序》稱“雖時有纰缪,實勒成一家”。
    • 近義詞:錯誤、謬誤、疏漏;反義詞:正确、嚴謹。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描述學術、曆史或邏輯上的錯誤。例如:

    • “侯耀華應該公開認可他的纰缪”;
    • “電子郵件可能有纰缪、附病毒”。
  4. 辨析

    • 與“纰漏”區别:“纰漏”側重小錯誤或疏失,而“纰缪”程度更深,常指原則性錯誤。
    • 與“荒謬”區别:“荒謬”強調不合邏輯,“纰缪”更側重事實或認知偏差。
  5. 擴展知識
    該詞在古籍中亦寫作“紕繆”,如《新唐書》提到江南地區“往往紕繆”,指醫藥知識的錯誤。

“纰缪”是一個具有曆史深度的書面詞彙,適用于嚴肅語境中的錯誤表述。

别人正在浏覽...

愛國統一戰線柏寝八進制傍暨淲池谄敬炒菜雕僞低八度頂頭銀兩鼎祚哆哆和和蕃庑返照回光诽譽風詠附輿該天感愧高傲孤豔行政複議翰厲鴻厖環境監測浍濬夥伴活受江妃降解菅屦檢慎矯直家嚴井鹽進酒激枭爵服铐鐐瞘兜浪駡覼瑣呂渭猛氏榠楂明特旁郡平贜汽化熱寝罷人文科學柔辟煽行神眇水晶毬說詞訟鬼蘇伊士運河通幽洞靈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