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家祭。古代庶人無宗廟,祭祀在寝室行禮;祭物無牲,謂之薦。 明 方孝孺 《祭童伯禮》:“貴為公卿,寝薦豆籩。”參閱《禮記·王制》“庶人祭于寝” 唐 孔穎達 疏。
“寝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庶人的祭祀形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寝薦”指庶人(普通百姓)的家祭。古代禮制規定,隻有貴族才有宗廟,而庶人因身份限制,祭祀活動需在寝室進行,且祭品中不包含牲畜(牲),僅用普通食物,稱為“薦”。這一制度源自《禮記·王制》中“庶人祭于寝”的記載,唐代孔穎達在《禮記正義》中進一步闡釋了其細節。
明代方孝孺在《祭童伯禮》中提到:“貴為公卿,寝薦豆籩”,通過對比公卿與庶人的祭祀差異,側面印證了“寝薦”的平民屬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禮記·王制》原文及孔穎達注疏,或查閱古代禮制相關研究。
《寝薦》這個詞是指在睡眠中獲得啟示或傳遞信息。它源自于睡夢中的靈感或預示,可以用于形容人們在夢中得到的指導或警示。寝薦一詞常常用來形容夢境中的啟示。
《寝薦》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宀(mián,意為“宀字底部”)和艹(cǎo,意為“草字頭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寝薦》是一個古漢字詞語,常見于古代文獻和文學作品中。它的繁體字形為「寢薦」。
在古代,「寝薦」一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先秦時期的竹簡上,「寝薦」常被寫作「寢薦」或其他類似的形式。漢代以後,「寝薦」的字形逐漸穩定下來,成為現代所見的形式。
1. 他參加了一場寝薦師傅的培訓課程,希望能夠從夢中得到有關繼續學習的指引。
2. 她曾經在夢中得到了一個重要的寝薦,為她的創作提供了靈感。
寝意(指睡意、想要入睡的狀态)
薦言(指值得推薦或勸告的話語)
良薦(指高度贊許或推薦的意見)
近義詞:指夢境中的啟示、夢示
反義詞:清醒狀态下的思考、現實啟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