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寝薦的意思、寝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寝薦的解釋

猶家祭。古代庶人無宗廟,祭祀在寝室行禮;祭物無牲,謂之薦。 明 方孝孺 《祭童伯禮》:“貴為公卿,寝薦豆籩。”參閱《禮記·王制》“庶人祭于寝” 唐 孔穎達 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寝薦”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核心含義與古代祭祀禮儀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 寝:此處指“放置”、“安放”。
    • 薦:指祭祀時進獻的祭品,尤指未經烹煮的牲肉(如生肉),也泛指祭品。
    • 寝薦:字面意思指将祭品直接放置于地(或祭台)上進行祭祀。其核心在于省略了鋪墊的席子(茵席),讓祭品直接接觸地面。
  2. 引申義與禮儀内涵:

    • 簡樸或草率:在正式的祭祀禮儀中,通常會用潔淨的席子(茵席)墊在祭品下面,以示恭敬和莊重。“寝薦”則省去了這一步驟,因此常被用來形容祭祀儀式簡樸、簡陋,甚至帶有草率、不恭敬的意味。它體現了對祭祀對象的一種相對簡單或不夠隆重的态度。
    • 特殊情境下的禮儀:在某些特定的禮儀規定或特殊情況下(如喪禮中的某些環節),也可能規定采用“寝薦”的方式,此時它代表的是符合該情境的特定禮節,而非貶義。
  3. 出處與權威解釋:

    • 該詞主要見于古代禮學典籍和注釋。例如在解釋《禮記》等經典中關于祭祀儀節時,注疏家會用到“寝薦”一詞來描述無席直接放置祭品的狀态。
    • 權威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對“寝薦”的解釋為:“謂祭祀時不用茵席,直接放置祭品于地。” 此釋義準确概括了其核心含義。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可查閱權威辭書數據庫或紙質版)。
    • 其禮儀背景和引申義在《儀禮》、《禮記》及其注疏(如鄭玄注、孔穎達疏)中有更詳細的體現。例如,《禮記·禮器》篇及其注疏可能涉及相關儀節差異的讨論。來源參考:《禮記》及鄭玄注、孔穎達疏(可查閱中華書局點校本《十三經注疏》或相關古籍數據庫)。
  4. 現代應用:

    • “寝薦”在現代漢語中基本不再使用,屬于典型的文言詞彙。它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禮制、曆史文獻解讀或引用古籍的語境中。理解其含義對于準确閱讀和理解古代文獻(尤其是禮學經典)非常重要。

“寝薦”指古代祭祀時,省略鋪墊的席子,直接将祭品放置在地上的行為。這種行為通常意味着祭祀儀式的簡樸、簡陋或不夠恭敬,但在特定禮儀規定下也可能是合乎禮節的。該詞是研究中國古代禮制的重要術語。

網絡擴展解釋

“寝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庶人的祭祀形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與來源

“寝薦”指庶人(普通百姓)的家祭。古代禮制規定,隻有貴族才有宗廟,而庶人因身份限制,祭祀活動需在寝室進行,且祭品中不包含牲畜(牲),僅用普通食物,稱為“薦”。這一制度源自《禮記·王制》中“庶人祭于寝”的記載,唐代孔穎達在《禮記正義》中進一步闡釋了其細節。

2.祭祀特點

3.文獻例證

明代方孝孺在《祭童伯禮》中提到:“貴為公卿,寝薦豆籩”,通過對比公卿與庶人的祭祀差異,側面印證了“寝薦”的平民屬性。

4.相關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禮記·王制》原文及孔穎達注疏,或查閱古代禮制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暗同白暗筆傑博采踩曲嘗谷春廪湊膽子黮漶澹注典契地平坐标系頓遞頓飯封塗奮威高流格納庫告朔寒沙黑豆和氏璧洪罏皇商甲匠蹇華接茬兒經濟效益谲奇絶豔抗聲叩首曠抱兩栖植物漓虖鱗藏浏飈綿蕝密深魔天磨斵納禮磐固瓊林玉質旗牌官森壁上臣生死永别手癬水蓋宿見痛苦拖牢洞梧丘之魂響噹噹翔骞鮮陽鮮虞骁犷隙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