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漓的意思、俗漓的詳細解釋
俗漓的解釋
風俗澆薄。 明 宋濂 《貞節堂記》:“奈何世降俗漓,號為士大夫……或遇君父有難,作狐鼠竄去,往往而是。”
詞語分解
- 俗的解釋 俗 ú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俗尚。風俗。習俗。約定俗成(指某種事物是由群衆通過長期實踐而認定形成)。 大衆化的,最通行的,習見的:俗名。俗語。俗曲。雅俗共賞。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厭的:
- 漓的解釋 漓 (灕) í 〔漓江〕水名,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亦稱“漓水”。 (灕)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俗漓"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ú lí,其核心含義指社會風俗浮薄、不夠淳樸,通常用于描述世風日下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拆分:由“俗”(指社會風氣、習俗)和“漓”(意為淡薄、不濃厚)組合而成。
- 整體含義:形容社會風俗變得淺薄、不淳厚,常帶有對道德滑坡的批判意味。例如明代宋濂在《貞節堂記》中批評士大夫逃避責任時寫道:“奈何世降俗漓……或遇君父有難,作狐鼠竄去”,即用此詞表達對時代風氣敗壞的感慨。
二、引證與出處
- 古籍引用:主要見于明代文獻,如宋濂的《貞節堂記》。
- 使用場景:多用于議論社會道德或文化變遷,強調傳統價值觀的流失。
三、相關詞語
- 近義詞:世道澆漓、風俗浮薄。
- 反義詞:民風淳樸、俗尚敦厚。
- 延伸詞:
- 淋漓:形容暢快、透徹(與“漓”相關但含義不同)。
- 澆漓:與“俗漓”意義相近,均指風俗淡薄。
四、補充說明
- 現代應用:該詞較少用于日常口語,多見于文學評論或曆史研究中對社會風氣的描述。
- 權威來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文獻注疏獲取更深入的語義分析。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文化背景,建議查閱《貞節堂記》原文或語言學專業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俗漓
俗漓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俗氣然後還漓到眼前,形容一種低俗而刺眼的氣氛。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俗漓的部首是水(氵)和冂,總共由10個筆畫組成。
來源
俗漓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唐代劉禹錫的《浪淘沙·且向陶家問茶名》詩中“俗漓突眼猶可恥,吟黛樽前小詩篇。”後來逐漸演變為形容一種低俗而刺眼的氛圍。
繁體
俗漓的繁體字為俗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俗漓的漢字寫作俗灕,也有時寫作俗犁,但俗犁的含義與俗漓有所不同。
例句
1. 這家餐廳的裝修過于俗漓,一點都不雅觀。
2. 他的言行舉止常常流露出一種俗漓的感覺。
組詞
俗套、俗氣、漓江
近義詞
庸俗、低俗、粗俗
反義詞
高雅、典雅、文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