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成均監的意思、成均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成均監的解釋

唐 代曾改國子監為成均監。《新唐書·百官志三》:“ 垂拱 元年,改國子監曰成均監。”參見“ 國子監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成均監"是中國古代中央官署名稱,源自西周時期教育機構"成均"的建制傳統,主要承擔國家教育管理職能。唐代龍朔二年(662年)改國子監為成均監,作為中央最高教育管理機構,主官稱"大司成",負責管理國子學、太學等中央官學。其名稱取義"成其均平",《周禮·春官》鄭玄注:"成均,五帝之學",意為通過教育實現社會教化均衡。

該機構具有三大核心職能:一是掌管國家最高學府國子學的教學事務,《唐六典》載其"掌邦國儒學訓導之政令";二是主持國家祀典,負責釋奠孔子等典禮儀式;三是選拔考核生徒,為科舉考試儲備人才。宋代沿襲唐制,但改稱國子監,高麗王朝效仿此制設立成均館,現韓國成均館大學仍延續該曆史稱謂。

作為古代東亞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成均監對儒家文化的傳承産生深遠影響。清代學者阮元在《十三經注疏》中特别強調其"明倫敬德"的教育理念,體現了中國古代"政教合一"的治理思想。該建制在朝鮮半島的傳播,更印證了中華文化圈教育制度的同源性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成均監”是中國唐代的官署名,主要與中央教育機構相關。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成均監是唐代對國子監的短暫改稱,主要用于武則天執政時期。國子監是古代最高教育管理機構,負責中央官學(如國子學、太學等)的行政事務。

2.曆史背景與時間

3.職能與地位

成均監延續了國子監的職能,主管國家教育、科舉考試及人才培養,下設六學(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等),是唐代文化教育體系的核心機構。

4.名稱來源

“成均”一詞源自周代對大學的稱呼,意為“均調教化”,後成為古代高等學府的代稱。唐代沿用此名以彰顯教育機構的傳統地位。

5.擴展影響

參考資料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襃厲鼻化元音避虜乘籃稠稠垂穎春羅蹙趨丹澤地窖堵立乏月諷咒釜竈廣被詭術鬼酉诂解衡霍後座力黃茶患禍忽焉奸黠儌幸疾瘯節槎急夫畿勞勁操客民冷眼癧瘍樓雉淪晦某乙男女尼童子煗寒狉榛薔薇露輕霄琴童秋勢認納日月蹉跎三曹澀呐紗燈少年先鋒隊飾理勢頭書觀厮搏太常雅樂銅鬥兒家緣驝駞污賤鄉保香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