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诙谑的意思、诙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诙谑的解釋

戲谑,開玩笑。 宋 司馬光 《春日書寄東郡諸同舍》詩:“清言妙諭間詼謔,笑語往返何喧譁。”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木·柳》:“ 希侃 美豐姿,尚詼謔。” 梁啟超 《<将來百論>序》:“時復涉筆瑣末,間以詼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诙谑(huī xuè)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形容言語或行為風趣幽默、輕松戲谑的風格。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用機智、俏皮的語言進行調侃或開玩笑,帶有輕松幽默的意味,不包含惡意或諷刺。

例:“他說話诙谑風趣,常引得衆人發笑。”(《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二、詞義構成分析

  1. 诙(huī)

    本義為“談話”,引申為言語風趣、引人發笑。《說文解字》注:“诙,啁也”,即戲言之意。

  2. 谑(xuè)

    指玩笑、戲弄。《爾雅·釋诂》釋為“戲谑”,強調輕松逗趣的互動。

    二字結合,突出“以幽默方式表達戲谑”的核心語義。


三、詞性與用法


四、經典用例

  1. 古代文獻

    《漢書·東方朔傳》:“朔雖诙笑,然時觀察顔色。”——以诙谑之言諷谏時事。

  2. 現代語境

    多用于形容相聲、喜劇等藝術形式(例:诙谑段子、诙谑小品)。


五、近義詞與反義詞


權威參考文獻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3.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

網絡擴展解釋

“诙谑”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uī xuè,其核心含義為以诙諧的方式戲谑或開玩笑。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詞義

2.詞義分解

3.引證與用法

4.使用場景

5.近義詞與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證或曆史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别鶴弄慘陽撐犁打簇大共逮賤殚盡德柄燈燼兜籠敦懿而下封台烽偵服服帖帖腹蟹目蝦诰詞弓靶歸到海叵羅海通還姓和題家具椒壁濟勝之具基兆控送浪言連鼇黎豆領意鱗翮俚亵露網髦兒戲馬熊沒臉沒皮南為疲蹇千裡同風恰意期貨窮對付秋風過耳深山野墺識變從宜首肯心折松毛陶體外丹緯途溫燠緼着無前下湖鮮豔豔消渙下聘謝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