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柄的意思、德柄的詳細解釋
德柄的解釋
指舊時以謙恭為德柄。語本《易·繫辭下》:“謙,德之柄也。” 孔穎達 疏:“言為德之時以謙為用,若行德不用謙,則德不施用。是謙為德之柄,猶斧刃以柯柄為用也。” 高亨 注:“謙虛始能執德。” 南朝 梁 蕭子雲 《雍雅》之一:“濟濟羣公,恭為德柄。”
詞語分解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 柄的解釋 柄 ǐ 植物的花、葉或果實跟枝莖連着的部分:葉柄。花柄。 器物上的把兒:刀柄。勺柄。 量詞,用于有柄物:一柄傘。 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把(?)柄。話柄。 執掌:柄政(執掌政權)。柄國。 權:國柄
網絡擴展解釋
“德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解釋主要源自古代經典文獻,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德柄(拼音:dé bǐng)指以謙恭作為實踐德行的根本或手段。該詞源自《周易·系辭下》中的“謙,德之柄也”,強調謙遜是德行的核心工具,如同斧刃需要柄才能發揮作用。
二、出處與注解
-
《周易》淵源
語出《易·系辭下》:“謙,德之柄也。”孔穎達疏注:“行德需以謙為用,若無謙則德無法施行。”高亨進一步解釋:“謙虛方能執德。”
這一比喻将“謙”比作斧柄,說明德行需通過謙遜來落實。
-
曆史引用
南朝梁代蕭子雲在《雍雅》中寫道:“濟濟羣公,恭為德柄”,體現了古代對謙恭作為德行之柄的推崇。
三、詞義解析
- 德:指道德、品行,或恩惠、善行。
- 柄:本義為器物把手,引申為“執掌”或“關鍵”。
結合二者,“德柄”即通過謙遜來掌握和實踐德行的關鍵途徑。
四、注意點
部分網絡解釋(如、5)将拼音誤作“dé chǐ”,實為混淆了“德齒”(指賢德年長者)一詞,需注意區分。
五、總結
“德柄”強調謙遜在道德實踐中的核心地位,是儒家思想中“以謙立德”的典型表達。其内涵與《周易》哲學一脈相承,對理解傳統倫理觀有重要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德柄 (德柄) 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的品德或者道德的修養。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彳”表示人走路的樣子,右邊的“木”表示樹木,合在一起表示一個人走的方向與他内心的修養相一緻。它的筆畫數是9畫。德柄這個詞源于《周易》中的“德”,指的是道德品質;而“柄”則是指掌握、持有的意思。有些人可能用繁體字來寫這個詞,繁體字的寫法是「德柄」。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較為繁複,德柄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包括「德」字中間有一個「㐬」字旁,下面是一個橫折線,表示柄的樣子。例句可以是:“他具備了高尚的德柄。”
在使用德柄這個詞時,可以組成一些詞語,比如德行、品德等。
德柄的近義詞可以是德行、品德,而反義詞可以是惡習、品格等。
希望這篇文章符合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可以隨時問我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