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勝之具的意思、濟勝之具的詳細解釋
濟勝之具的解釋
即濟勝具。《南史·劉歊傳》:“性重興樂,尤愛山水,登危履嶮,必盡幽遐,人莫能及,皆歎其有濟勝之具。”《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小弟無濟勝之具,就登山臨水,也是勉強。”參見“ 濟勝具 ”。
詞語分解
- 濟勝的解釋 .猶取勝。 唐 司空圖 《題<柳柳州集>後》:“亦猶力巨而鬭者,所持之器各異,而皆能濟勝,以為勍敵也。”.攀登勝境。 清 趙翼 《偕孫淵如汪春田兩觀察遊牛首山》詩:“衰老自憐難濟勝,層椒臨眺亦忘還
- 具的解釋 具 ù 器物:器具。 備有:具備。具有。别具隻眼(形容具有獨到的眼光和見解)。 備,辦:具呈。具結。具名。具領。敬具菲酌。 古同“俱”,都,完全。 量詞,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屍體:座鐘一具。一具男屍。
網絡擴展解釋
“濟勝之具”是一個古代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面意思:指具備跋山涉水、遊覽名勝的身體條件,形容身體強健,能適應長途旅行或登山臨水。其中“濟”意為渡過、達成,“勝”指勝地、美景,“具”即能力或條件。
2.典故出處
- 最早見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栖逸》:“許詢好遊山水,而體便登陟。時人雲:‘許非徒有勝情,實有濟勝之具。’”。後《南史·劉歊傳》也有類似記載,強調身體強健與遊覽山水的關系。
3.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賓語,多用于書面語。
- 感情色彩:中性詞,無褒貶傾向。
- 結構形式:偏正式成語(ABCD式),如“濟勝之具”本身即完整表達,無需額外補充。
4.應用示例
- 古代文獻中,如《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提到:“小弟無濟勝之具,就登山臨水,也是勉強。”此處反用其意,表示身體條件不足。
5.擴展說明
- 該成語與“濟勝具”同義,後者是更簡潔的說法,均強調身體能力與遊覽需求的匹配。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曆史文學或學術讨論中。
總結來看,“濟勝之具”不僅體現古人對健康體魄的重視,也反映了山水遊覽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如需更多例證或曆史用例,可參考《世說新語》《南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濟勝之具的意思
《濟勝之具》是一個成語,意指能夠幫助人們成功,獲得勝利的工具或手段。它表示具備了克服困難、取得勝利的能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濟勝之具》的拆分部首是“水、巾、目”,它的部首是“水”,它的筆畫數為17畫。
來源
《濟勝之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在這一回中,曹雪芹用“水文粲然,觀者如生靈焉”來形容文章文采斐然。這個成語後來演變為表示幫助人們取得勝利的工具或手段。
繁體
《濟勝之具》的繁體字為「濟勝之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濟勝之具》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主要是在部分字形上有所差異。例如,“濟”字原本為「浍」,“勝”字原本為「勝」。
例句
他的智慧和勇氣是他在競選中的濟勝之具。
組詞
濟助、拯救、勝利、工具
近義詞
助力、得勝法寶、勝利法寶
反義詞
束手無策、面臨挑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