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誨喻 ”。教誨曉喻。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序緻》:“止凡人之鬭鬩,則 堯 舜 之道不如寡妻之誨諭。” 宋 王安石 《謝手诏慰撫劄子》:“陛下不以臣狂獧賜之辠戾,而屈至尊之意反復誨喻,臣豈敢尚有固志,以煩督責。”《明史·外國傳五·占城》:“ 安南 為 占城 患,已非一日。朝廷嘗因 占城 之愬,累降璽書,曲垂誨諭。”
“誨谕”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誨谕”指通過教導、勸誡來引導他人,強調在道義或知識層面的教誨與啟發。該詞常與“誨喻”通用,屬于書面化表達,多用于正式或教育場景。
若需更多古籍用例或詳細解析,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獻來源。
《誨谕》是指以言語或文字教導、教誨、告誡他人的行為或言辭。
《誨谕》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讠和言。其中,讠作為輔助部首,表示與言語有關;而言作為主導部首,表示與語言、講授有關。
《誨谕》共有13個筆畫。
《誨谕》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
《誨谕》的繁體字為「誨諭」。
在古代,「誨谕」曾有多種不同的寫法,如「誨諭」、「誨諭」等。這些寫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區有所變化。
他經常給孩子們誨谕道德和價值觀。
誨谕書、誨谕教育、誨谕良知、谕以誨等。
教導、告誡、勸誡、教誨、訓誨。
誤導、欺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