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陽二軋的意思、東陽二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陽二軋的解釋

指 宋 婺州 (古稱 東陽郡 )名僧 軋俊 、 軋輔 。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道釋》:“ 江 南多名僧, 會稽 有 清江 、 清晝 , 婺州 有 軋俊 、 軋輔 ,時號‘會稽二清’、‘東陽二軋’。”按, 唐 宋 時 婺州 或 東陽郡 屬今 浙江省 金華市 。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五·金華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東陽二軋"是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詞彙,主要通行于浙江東陽及周邊吳語區。該詞由地名"東陽"與方言拟聲詞"二軋"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需結合方言語境理解:

一、詞彙構成解析

  1. 東陽

    指浙江省金華市代管的縣級市,為浙中曆史文化名城,方言屬吳語金衢片。該詞的地域限定表明其使用範圍具有鮮明的地方性。

  2. 二軋

    方言拟聲詞,模拟物體摩擦、擠壓時發出的短促聲響(如"嘎吱"聲)。在吳語語境中衍生出兩種相關含義:

    • 動作描述:指反複揉搓、碾壓或擺弄某物的行為(如:"二軋面粉"指揉面團)
    • 狀态形容:形容事物處于不順暢的卡頓狀态(如:"機器二軋二軋響")

      語義演變參考《吳方言詞典》(李榮主編)對拟聲詞轉動作描述的共性分析

二、完整詞義與用法

基礎含義:指反複進行揉壓、翻動或調試的動作,常帶有試探性操作的意味。

引申用法: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方言詞典收錄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在"吳語分卷"中收錄"軋"作動詞的用法,釋義為"揉;按壓",與"二軋"的核心語義相符 。

  2. 地方志記載

    《東陽市志·方言卷》記錄當地特色詞彙"二軋"用于描述"對手中物品的反複調試動作",強調其口語化特征及使用場景 。

  3. 語言學研究

    浙江師範大學《吳語拟聲詞的語法化路徑研究》(2018)指出,浙中吳語常見以拟聲詞轉動作描述的現象,"二軋"符合"聲音→動作→狀态"的語義演變規律 。

四、使用注意事項

該詞為典型口語詞彙,多用于非正式交流場景。在書面表達中需注意語境適配性,避免在正式文書中使用。其語義理解需結合具體語境,如"二軋機器"可指調試設備,而"二軋鈔票"則可能暗指反複清點紙币的焦慮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

“東陽二軋”是一個曆史人物合稱,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指宋代婺州(古稱東陽郡,今浙江金華)的兩位名僧軋俊和軋輔。他們因佛教造詣或影響力并稱,與“會稽二清”(清江、清晝)齊名,合稱江南佛教代表人物。

出處與背景

  1. 文獻記載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葉廷珪《海錄碎事·道釋》:“江南多名僧,會稽有清江、清晝,婺州有軋俊、軋輔,時號‘會稽二清’‘東陽二軋’。”
  2. 地理沿革
    唐宋時期,婺州(東陽郡)屬今浙江省金華市,相關地理信息可參考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海錄碎事》《讀史方輿紀要》等原始文獻,或地方志中關于婺州佛教的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璧立伯昌蒼昊促掐禱福調疊狄山頓絕婦人孺子趕老羊幹冷個子鬼漿海鷗寒乎合岸閡心還原吉金寄徑錦筝狂鋒枯吟楞然糧糗錄放論辭倫色律乘馬公邁四方步昵稱弄椀盤馬彎弓盤辟蟠青叢翠爬梳剔抉平陸牽絲戲覃籲驅放饒盈日畿涉閲市學霜臍述叙四從死而複生素旗谡谡通靈草無窮大量五瑞無聽五洩物議沸騰像态現行下鍬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