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仆虜的意思、仆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仆虜的解釋

奴仆。古以俘虜為家奴,故亦謂奴仆為仆虜。《列子·周穆王》:“吾晝為僕虜,苦則苦矣;夜為人君,其樂無比。” 漢 劉向 《說苑·尊賢》:“任庖人釣屠,與仇讐僕虜,非阿之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兵興之世,武貴文寝,俗人視儒士如僕虜,見經誥如芥壤者,何哉?由於聲名背乎此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仆虜"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具有明确的貶義色彩,指代身份極其低賤的奴仆或俘虜。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整體釋義

    • 基本含義: 指奴仆、奴隸,特指因被俘而淪為奴隸的人。強調其地位低下,如同俘虜般受人驅使、毫無尊嚴。
    • 引申義/色彩: 常帶有強烈的輕蔑、鄙視意味,用以比喻卑賤低下、受人奴役的人或狀态。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下。
  2. 單字拆解與字源

    • 仆 (pú):
      • 本義指供人役使、地位低下的人,如仆人、奴仆。《說文解字》釋為“給事者”,即供差遣服務的人。
      • 引申為對自己的謙稱(如“仆不敏”)。
      •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仆”的釋義。
    • 虜 (lǔ):
      • 本義指俘獲、擒獲。《說文解字》釋為“獲也”。
      • 引申指被俘獲的人,即俘虜、戰俘。在古代,俘虜常被充作奴隸,故“虜”也直接指奴隸,帶有強烈的貶低和敵視色彩。
      • 來源參考:《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虜”的釋義。
  3. 權威詞典釋義與書證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 主編):
      • 對“仆虜”詞條的解釋為:“奴仆。古以俘虜為家奴,故稱。” 并引用《戰國策·趙策三》中的例證:“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 此句雖未直接出現“仆虜”,但“虜使其民”形象地描繪了将民衆當作奴隸(虜)般驅使的狀态,與“仆虜”的核心含義相通。
    •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
      • 雖未單獨收錄“仆虜”詞條,但對“仆”和“虜”的釋義均支持其組合含義為奴仆、奴隸,且“虜”明确有“奴隸”義項,如“奴虜”。
    • 古籍例證:
      •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用來形容地位極其卑微或表達強烈的貶斥。例如,在描述某人境遇悲慘或身份低賤時,可能會用“視若仆虜”。又如,漢代賈誼《過秦論》中雖未直接用“仆虜”,但有“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之句,其中“氓隸”與“仆虜”身份相近,均指底層被奴役者。直接使用“仆虜”的記載多見于史書或子部著作中描述戰俘淪為奴隸或貶低他人身份時。

“仆虜”一詞精準地刻畫了古代社會中因被俘或天生地位而淪為奴仆、受人驅使、毫無人身自由與尊嚴的群體,其強烈的貶義色彩反映了古代森嚴的等級制度和戰争帶來的殘酷後果。

網絡擴展解釋

“仆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一、基本解釋

“仆虜”指奴仆,尤其指由戰俘轉化而來的家奴。古代戰争中,俘虜常被充作奴仆,因此“虜”與“仆”結合,形成這一特定稱謂。

二、詞源與結構

三、文獻例證

  1. 《列子·周穆王》:“吾晝為仆虜,苦則苦矣;夜為人君,其樂無比。” —— 以“仆虜”與“人君”對比,凸顯身份差異。
  2. 《說苑·尊賢》:“任庖人釣屠,與仇讐仆虜,非阿之也。” —— 說明仆虜常與底層職業者并列,反映其社會地位。
  3. 《抱樸子·審舉》:“俗人視儒士如仆虜,見經诰如芥壤。” —— 借“仆虜”比喻文人地位低下,體現詞義的擴展用法。

四、讀音與注音

五、社會背景

古代戰争中,俘虜是奴仆的重要來源,因此“仆虜”一詞帶有階級壓迫和身份固化的隱含意義。該詞在漢代至晉代文獻中常見,多用于批判社會不公或強調地位懸殊。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列子》《說苑》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傅百端白衣大士辦東北京大學圖書館變幻無常鞭擗進裡缤紛鏟滅瞋決穿心蓮大滑等身圖吊牀帝食煩費梵林犯塞風淫附助寒清鶴乘軒河蟹合議懷沙魂牀護手急彪各邦濟成嫉惡若仇籍籍矜功負氣計算九臯機軸卷筒紙琅璁朗嘯遼遙列石曆來履畝沒什麽目綱盆地烹燀強中自有強中手請奉情憭曲王認腳如指諸掌收引台谏糖房通首至尾望斷白雲狎逼閑廄使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