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躂的意思、蹦躂的詳細解釋
蹦躂的解釋
亦作“ 蹦搭 ”。亦作“ 蹦達 ”。1.跳躍。 梁斌 《紅旗譜》十:“他看見一隻鳥,兩隻小爪一蹦躂一蹦躂的,順着棉壟往前跳躍。” 權寬浮 《牧場雪蓮花》:“她這時在地上蹦躂了幾下,把身子捶打了一陣。” 康濯 《春種秋收》:“‘對!我贊成你這話!’ 天成 說。真像一根筋那樣蹦搭了兩下,向他周圍的群衆嚷道:‘同志們!這事兒是風吹雲散,往後誰也不許提啦!’”《人民文學》1977年第10期:“不到點兒你傻坐着,看凍壞了,還不出來蹦達蹦達!”
2.比喻掙紮。 高玉寶 《高玉寶》第十三章:“ 玉寶 又悄聲問 劉長德 :‘ 劉叔叔 ,看樣子, 日本 鬼子快完蛋了吧?’‘哼,蹦躂不了幾天了!’” 劉波泳 《秦川兒女》第二部第十九章:“好吧,叫他們蹦躂吧,總有他們不蹦躂的時候哩。”
3.比喻奔走出力。 劉亞舟 《男婚女嫁》第十七章:“他暗想:我這把身子骨、力氣頭滿足嘛!正兒巴經還能蹦達一陣子好的呢!”
詞語分解
- 蹦的解釋 蹦 è 兩腳并着跳:蹦跳。蹦高。歡蹦亂跳(亦稱“活蹦亂跳”)。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躂的解釋 躂 ɑ 見“跶”。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蹦躂”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含義
- 發音:bèng dá(常見注音,個别來源注為bèng tà)
- 詞性:形容詞或動詞
- 核心意義:形容人或動物跳躍、跳動的姿态,也可比喻物體的快速動作或掙紮。
二、詳細解釋
-
本義:指跳躍、活動的狀态。
- 例:梁斌《紅旗譜》中描寫鳥“一蹦躂一蹦躂地跳躍”。
- 延伸為活潑好動,如孩子“歡蹦亂跳”。
-
比喻義:
- 掙紮:多含貶義,指短暫、無力的反抗。
例:“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
- 奔走效力:中性用法,指積極行動。
例:劉亞舟《男婚女嫁》中形容人“還能蹦達一陣子”。
三、使用場景
- 具體動作:描述動物跳躍、人類活動(如運動、慶祝)。
- 抽象比喻:諷刺他人垂死掙紮,或形容生命力旺盛。
四、近義詞與變體
- 近義詞:蹦跳、跳躍、撲騰。
- 異體字:可寫作“蹦達”“蹦搭”“蹦哒”,含義相同。
五、注意事項
- 發音差異:部分詞典注音為bèng tà,但bèng dá更常用。
- 語境區分:褒貶取決于上下文,需結合具體表達判斷。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紅旗譜》《男婚女嫁》等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蹦躂(bèng dá)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蹦跳。它的拆分部首是足,示意腳部,以及辰,表示時間的順序。構成這個詞的筆畫有12畫。蹦躂這個詞來源于漢語,是由足部的動作蹦和跳合并而成的。
在繁體字中,蹦躂的寫法是蹦躂,沒有太大的差異。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也是如此,沒有太大變化。
以下是兩個關于蹦躂的例句:
1. 小孩子高興地蹦躂着,盡情享受着童年的樂趣。
2. 那隻兔子敏捷地蹦躂着,迅速逃離了獵人的追捕。
蹦躂這個詞還可以組成其他詞語,比如蹦躂跳、蹦躂舞等等。
與蹦躂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跳躍、翻躍等,可以用來表示類似的動作。
蹦躂的反義詞是穩定、靜止等詞語,它們表示相反的狀态或動作。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