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棄事的意思、棄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棄事的解釋

(1).抛棄職責。《左傳·闵公二年》:“違命不孝,棄事不忠,雖知其寒,惡不可取,子其死之。”《韓非子·八奸》:“是以吏偷官而外交,棄事而財親。”

(2).抛棄農事。《墨子·非儒下》:“立命緩貧而高浩居,倍本棄事而安怠傲……陷於飢寒,危於凍餒。”

(3).擺脫世事。《莊子·達生》:“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 成玄英 疏:“故棄世事則形逸而不勞,遺生涯則神凝而不損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棄事,漢語複合詞,由“棄”與“事”構成。《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放棄職事或責任”,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棄”本義為“舍棄、抛開”,《說文解字》釋為“捐也”;“事”指“職分、事務”,《爾雅》載“職,主也;事,勤也”。組合後,“棄事”表示主動放棄原本承擔的事務或職責,如《韓非子·解老》中“棄事則形不勞”,即放下事務以減輕負擔。

  2. 引申義與語境

    在古漢語中,“棄事”可引申為“隱退、脫離世俗”。例如《莊子·達生》雲“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指超脫俗務以修身養性。現代用法中,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強調對責任的背離或人生選擇的變化。

  3. 用法示例

    古代文獻如《戰國策》中“棄事勿為”,指放棄無益之事;現代漢語中則需結合上下文,如“棄事歸隱”表示辭去職務歸隱田園。

  4. 近義與反義

    近義詞包括“棄職”“卸任”,反義詞為“履職”“擔責”。語義差異上,“棄職”側重職務的放棄,而“棄事”涵蓋更廣泛的事務範疇。

網絡擴展解釋

“棄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具體差異,主要包含以下三層解釋:

  1. 抛棄職責
    指放棄應盡的責任或義務,常見于古代政治或道德論述。例如《左傳·闵公二年》提到“棄事不忠”,強調這種行為違背忠誠原則。

  2. 抛棄農事
    特指荒廢農業生産活動,多見于先秦文獻。如《墨子·非儒下》批評“倍本棄事”的現象,認為脫離農耕會導緻社會危機。

  3. 擺脫世事
    帶有哲學意味,指主動脫離世俗事務以求精神超脫。《莊子·達生》中“棄事則形不勞”即表達通過舍棄俗務達到身心自在的狀态。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白劇奔流蔔洛産床川逝逴龍啐醴單稱判斷達政荻葓诋排東歐平原多話垩筆發炎格除遘奸規圓矩方豪吟呵诘恒娥火絶加爾各答腳驢節物菫色稷慎祭飨開古陵差六點兒馬韓瞀悶沒法奈何彌泛暮鼓潘仁蟠桃飯骈誅俏冥冥荠苨阙角勝友麝帏世擾俗亂菽藿疏喇喇順攏順門酸痛宿痾損除桃花薄命天高日遠天津學生會聯合報岧亭帖寫圖紙途衆窩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