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棄事的意思、棄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棄事的解釋

(1).抛棄職責。《左傳·闵公二年》:“違命不孝,棄事不忠,雖知其寒,惡不可取,子其死之。”《韓非子·八奸》:“是以吏偷官而外交,棄事而財親。”

(2).抛棄農事。《墨子·非儒下》:“立命緩貧而高浩居,倍本棄事而安怠傲……陷於飢寒,危於凍餒。”

(3).擺脫世事。《莊子·達生》:“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 成玄英 疏:“故棄世事則形逸而不勞,遺生涯則神凝而不損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棄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具體差異,主要包含以下三層解釋:

  1. 抛棄職責
    指放棄應盡的責任或義務,常見于古代政治或道德論述。例如《左傳·闵公二年》提到“棄事不忠”,強調這種行為違背忠誠原則。

  2. 抛棄農事
    特指荒廢農業生産活動,多見于先秦文獻。如《墨子·非儒下》批評“倍本棄事”的現象,認為脫離農耕會導緻社會危機。

  3. 擺脫世事
    帶有哲學意味,指主動脫離世俗事務以求精神超脫。《莊子·達生》中“棄事則形不勞”即表達通過舍棄俗務達到身心自在的狀态。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棄事》的意思

《棄事》是一個漢字詞彙,意為放棄做某件事情,不再繼續進行。該詞一般用來表示行動或決策的中止。

拆分部首和筆畫

《棄事》的拆分部首是“弓”和“亻”,其中“弓”為上部部首,表示與弓有關的事物;“亻”為下部部首,表示與人有關的事物。

《棄事》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棄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字的發展過程。在古代,人們使用象形文字表達概念和信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象形文字逐漸演變為今天的漢字。

在繁體字中,可以用“棄事”來表示拆分部首和筆畫同樣的含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棄事》這個詞的古代寫法,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考證和研究。

例句

1. 他決定棄事而去,選擇了追尋自己的夢想。

2. 面對困難,我們不能輕易棄事,應該堅持下去。

組詞

1. 棄權:放棄投票權。

2. 棄嬰:指被父母抛棄的嬰兒。

3. 棄置:抛棄或丢棄。

近義詞

放棄、舍棄、抛棄

反義詞

堅持、執着、不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