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伏生的意思、伏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伏生的解釋

漢 時 濟南 人,名 勝 ,或雲字 子賤 。原 秦 博士,治《尚書》。 始皇 焚書, 伏生 以書藏壁中。 漢 興後,求其書已散佚,僅得二十九篇,以教于 齊 魯 間。 文帝 即位,聞其能治《尚書》,欲召之。然 伏生 年已九十馀,老不能行,乃诏太常使掌故 晁錯 往受之。 西漢 《尚書》學者,皆出其門下。相傳所撰有《尚書·大傳》三卷,疑為後學雜錄所聞而成。參閱 清 陳壽祺 《尚書大傳序錄》。 明 方孝孺 《葉用賓贊》:“閲百年之變故,儼一代之儀刑。是蓋齊乎 秦 伏生 之壽,而庶幾 漢 管寧 之清者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伏生”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一、曆史人物(核心含義)
伏生(約前268年-前178年),名勝,字子賤,西漢濟南人,是《尚書》的重要傳承者。其曆史貢獻包括:

  1. 秦朝博士:曾任秦朝官職,專研《尚書》。
  2. 藏書護典:秦始皇焚書時,他将《尚書》藏于牆壁中保存,漢初僅存29篇。
  3. 授經傳學:漢文帝時因年邁無法赴京,派晁錯向其學習《尚書》,成為漢代今文《尚書》學派的開創者。

二、成語引申(較少見)
在部分語境中,“伏生”被引申為“經曆挫折後重新振作”的成語,但此用法非主流。

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指曆史人物,可參考《史記》或漢代文獻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伏生的意思

《伏生》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隱藏生活”。它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伏”,表示隱藏、隱蔽;另一個是“生”,表示生活。因此,整個詞彙的意思是指隱藏在幕後或生活中不為人所知的事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漢字源流字典》,《伏生》的部首是“亻”(人字旁),總筆畫數為12。

來源和繁體

《伏生》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并在後來的作品中廣泛使用。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伏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伏生」的寫法可能會稍有變化,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伏生」這個詞的例句:

  1. 他一直伏生在家中,很少外出。
  2. 這個城市隱藏着許多伏生的故事。
  3. 她的個人生活一直保持在伏生狀态。

組詞

與「伏生」相關的組詞有「伏線」、「伏筆」、「生活」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伏生」相近的詞彙有「隱藏」、「隱匿」等,反義詞則為「顯露」、「暴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