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置的意思、頓置的詳細解釋
頓置的解釋
(1).猶拐角。 清 吳骞 《扶風傳信錄》:“且為生述自 東察院 至 扶風橋 路徑,頓置曲折,無纖毫誤。”
(2).猶趸批。頓,用同“ 躉 ”。 清 馮桂芬 《用錢不廢銀議》:“蓋民間各種貿易,往往頓置論銀,而零賣論錢。”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置的解釋 置 ì 放,擺,擱:安置。布置。置放。置身。位置。置信。置評。置疑。置辯。推心置腹。置若罔聞。置之度外。 設立,設備:裝置。設置。 購買:添置。置辦。置備。置買。 放擱 筆畫數:; 部首:罒; 筆順
網絡擴展解釋
“頓置”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ùn zhì,具體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拐角
指道路或布局的轉折處,常見于描述路徑的曲折。例如清代吳骞《扶風傳信錄》中提及:“頓置曲折,無纖毫誤”。
-
趸批(“頓”通“趸”)
指整批交易或大規模買賣。清代馮桂芬在讨論貿易時提到:“頓置論銀,而零賣論錢”,說明“頓置”用于區分整批與零散交易。
二、補充信息
- 結構:字形由左右結構的“頓”與上下結構的“置”組成。
- 現代使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多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
如需更多例證或詳細引文,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清代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置(dùn zhì)是指突然停滞或停止,也可以指短暫的暫停或中斷。下面是有關頓置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頓置這個詞共有7個筆畫,部首是辶(chuò)和心(xīn)。
來源:頓置這個詞的來源不确切,但有可能與人們在行走或進行某項活動時的停頓行為有關。
繁體字:頓置的繁體字為頓置。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頓置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現代漢字簡化後的寫法是頓置。
例句:他的話音突然頓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組詞:頓時、置換、放置。
近義詞:暫停、停止、中斷。
反義詞:繼續、持續、連續。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