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愚的意思、疏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愚的解釋

亦作“疎愚”。粗疏笨拙;懶散愚昧。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學士太夫人文》:“況 稹 早歲而孤,資性疎愚。” 唐 方幹 《偶作》詩:“若於巖洞求倫類,今古疏愚似我多。” 宋 蘇轼 《謝賜對衣金帶馬表》之一:“伏念臣少而拙訥,老益疎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疏愚"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古代漢語或較為典雅的現代書面語中,其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和整體理解兩個層面來分析:

  1. 字面拆解:

    • 疏: 本義指疏導、開通,引申義有:
      • 稀疏、不緊密(與“密”相對)。
      • 關系遠、不親近(如“疏遠”)。
      • 粗疏、不精細(如“疏忽”、“疏漏”)。
      • 不熟悉、不熟練。
    • 愚: 本義指愚笨、遲鈍、缺乏智慧(如“愚蠢”、“愚昧”)。常帶有自謙的意味。
  2. 整體含義:

    • 疏懶愚鈍: 這是最核心的含義。形容人性格或行為上既疏懶(懈怠、不勤勉、做事不精細、考慮不周全)又愚笨(智力不高、反應遲鈍、不明事理)。強調的是因疏于修養、學習或實踐而導緻的能力不足和見識淺陋。
    • 自謙之詞: 在古代文人的書信、奏章或自述中,“疏愚”常被用作謙辭,表示自己才疏學淺、愚昧無知、能力有限。例如,臣子在向君王上書時可能會自稱“臣本疏愚”,以示謙卑。
    • 粗疏愚拙: 側重于指做事或思考不夠周密細緻,顯得笨拙、缺乏智慧。

“疏愚”一詞綜合了“疏”的“粗疏、疏忽、不精”和“愚”的“愚笨、遲鈍”之意,主要形容人因疏懶、不精進而表現出的愚鈍、不明事理或能力不足的狀态。它既可用于客觀描述他人的性格缺陷,也常用于古代文人的自謙。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疏愚”是一個由“疏”和“愚”組成的複合詞,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特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疏愚”指人的性格粗疏笨拙、懶散愚昧,常用于古代文獻或自謙語境中,表示對自己或他人能力不足的委婉描述。


詞義解析

  1. “疏”的含義
    原指“疏通、疏遠”,引申為粗心、疏忽、不精細。例如《說文解字》中“疏,通也”,後衍生出“疏懶”“疏闊”等詞,均含粗率之意。

  2. “愚”的含義
    本義為“愚笨、遲鈍”,如《漢典》解釋“愚,戆也”,強調心智上的不足。

  3. 組合後的意義
    兩字結合後,強調性格上的散漫、愚鈍,如蘇轼在《謝賜對衣金帶馬表》中自稱“少而拙讷,老益疏愚”。


使用場景


常見誤區


“疏愚”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學或仿古語境。如需完整例句或出處,可參考、5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包山租備而不用兵交布署碜大持心存義打拱作揖砥平地脂東厮獨繭縷鵝毛脡高河耕地攻剽供輸工賊鬼漿锢滞漢貂寒葅皇轝将錯就錯駕馭結胎警慮妗子極為箕箒之使狂熱寬重朗晏攬破羸疢涼影麟馔呂公枕孟常逆口弄錯毆除盤根問底攀花清塵青缟傾殒衢道羣輩三十年老娘倒繃孩兒史臣時趣鎖靠歎怪灘羊騰蹙貼挂鐵菱角亭長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