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愚的意思、疏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愚的解釋

亦作“疎愚”。粗疏笨拙;懶散愚昧。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學士太夫人文》:“況 稹 早歲而孤,資性疎愚。” 唐 方幹 《偶作》詩:“若於巖洞求倫類,今古疏愚似我多。” 宋 蘇轼 《謝賜對衣金帶馬表》之一:“伏念臣少而拙訥,老益疎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疏愚”是一個由“疏”和“愚”組成的複合詞,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特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疏愚”指人的性格粗疏笨拙、懶散愚昧,常用于古代文獻或自謙語境中,表示對自己或他人能力不足的委婉描述。


詞義解析

  1. “疏”的含義
    原指“疏通、疏遠”,引申為粗心、疏忽、不精細。例如《說文解字》中“疏,通也”,後衍生出“疏懶”“疏闊”等詞,均含粗率之意。

  2. “愚”的含義
    本義為“愚笨、遲鈍”,如《漢典》解釋“愚,戆也”,強調心智上的不足。

  3. 組合後的意義
    兩字結合後,強調性格上的散漫、愚鈍,如蘇轼在《謝賜對衣金帶馬表》中自稱“少而拙讷,老益疏愚”。


使用場景


常見誤區


“疏愚”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學或仿古語境。如需完整例句或出處,可參考、5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疏愚

疏愚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字,其中,“疏”和“愚”都有各自的意思和構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疏”的部首是疒,由12個筆畫構成;“愚”的部首是心,由13個筆畫構成。

來源

疏愚這個詞語早在《易經》中就有出現。在《易經·坤卦》中有“愚其道,順而驟,疏其間,猶且容”之句。後來,逐漸演變成現代用法中表達“對事物認識淺薄、理解能力有限”的意思。

繁體

疏愚的繁體字為“疎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疏愚的漢字寫法并不完全相同。例如,疏可以寫作“杵”,愚可以寫作“蒿”。這些寫法在不同的時期和地區都有出現。

例句

1. 他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隻停留在疏愚的層面上。

2. 不要過于嘲笑别人的愚蠢,因為每個人都有疏愚的時候。

組詞

疏理、疏解、疏漏、愚笨、愚昧、愚鈍

近義詞

輕淺、淺薄、淺顯、遲鈍、愚笨

反義詞

聰明、睿智、聰慧、明智、智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