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糺族”。糾集全族。《後漢書·隗嚣傳論》:“ 隗嚣 援旗糺族,假制明神,迹夫創圖首事,有以識其風矣。”
“糾族”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見于古籍。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分析(),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釋
“糾族”亦作“糺族”,意為“糾集全族”。其中:
二、出處與語境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隗嚣傳論》的記載:“隗嚣援旗糺族,假制明神。”描述東漢初年隗嚣起兵時,通過聚集全族力量來擴大勢力的行為()。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體現以下特征:
四、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作為曆史文獻研究的詞彙。需注意其與“糾集”(含貶義)的語義差異,“糾族”更側重中性描述宗族集體行為。
若有進一步文獻考證需求,建議查閱《後漢書》原文或相關史學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