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明察貌;分明貌。《莊子·庚桑楚》:“ 老聃 之役,有 庚桑楚 者,偏得 老聃 之道,以北居 畏壘 之山,其臣之畫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遠之。” 成玄英 疏:“畫然舒智自明炫者,斥而去之。” 王先謙 集解:“其中有畫然好明察為知者…… 庚桑 皆遠去之。”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 紫庭 在 淅川縣 督糧之暇,取 鄧元錫 函史,纂成職官考一冊,出以見示,眉目亦自畫然。” 梁啟超 《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 漢 氏雖定選舉之制,而 魏 晉 九品中正,寒門貴族,界限畫然。”
(2).猶言一下子,表示短暫的時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雨錢》:“翁乃與共入密室中,禹步作咒。俄頃,錢有數十百萬,從梁間鏘鏘而下,勢如驟雨……翁一揮,錢即畫然而止。”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邵女》:“後 金 患心痗,痛起,則面目皆青,但欲覓死。女急市銀針數枚……按穴刺之,畫然痛止。”
“畫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明察、分明貌
指事物或人的特質清晰可辨,帶有明察秋毫的意味。例如《莊子·庚桑楚》中提到“其臣之畫然知者去之”,描述臣子因過于彰顯智慧而被疏遠。
短暫的時間
表示“一下子”或“突然”,強調時間的短暫性。清代蒲松齡的作品中可能使用過此義(具體出處未明确提及)。
《莊子·庚桑楚》中的用例
文中以“畫然知者”形容臣子過分顯露才智,成玄英注解為“舒智自明炫者”,即因鋒芒畢露而被斥退。此處“畫然”既指分明的狀态,也隱含對過度表現的批判。
引申為時間副詞
後引申為“短暫的時間”,可能與古漢語中“畫”字通“劃”(瞬間動作)相關,但具體演變路徑缺乏明确記載。
“畫然”一詞多用于先秦文獻及後世仿古文本,現代漢語已不常見。其核心語義圍繞“分明”與“短暫”展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作為名字時,“畫”指繪圖或藝術,“然”表肯定或狀态,組合後寓意智慧與直率,但此用法較少見。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莊子》原文或《漢典》等權威古籍詞典。
《畫然》是一個詞語,意為以畫為本,符合自然的意思。
《畫然》的拆分部首是「⺮」,共包含10個筆畫。
《畫然》源自古代漢字,是由「畫」和「然」兩個字組合而成。
《畫然》的繁體字為「畫然」。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而《畫然》在古代的寫法為「畫然」。
1. 他的繪畫風格很獨特,總是能夠畫然出自然之美。
2. 這幅畫以自然景觀為基礎,形神兼備,畫然之美令人贊歎。
1. 畫意:指畫圖的含義或意義。
2. 自然:表示沒有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界的景物和事物。
3. 美麗:形容景物或事物具有美好的外觀或特征。
1. 筆墨:指繪畫或書法所需要的工具和用品。
2. 畫意:與《畫然》意思相近,都強調以畫為本。
3. 畫意本然:與《畫然》意思相近,都表達了以畫為本的意思。
1. 人為:指經過人類改造的,非自然産生的。
2. 不真實:表示不符合實際情況、不真實的。
3. 假裝:表示虛假的、表面上的行為或動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