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水月觀音的意思、水月觀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水月觀音的解釋

佛經謂 觀音 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畫作觀水中月影狀的稱 水月觀音 。見《法華經·普門品》。後用以喻人物儀容清俊秀逸。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五:“ 蔣凝 侍郎亦有人物,每到朝士家,人以為祥瑞,號 水月觀音 ,前代 潘安仁 、 衛叔寶 何以加此。” 宋 朱淑貞 《偶得牡丹》詩:“自非 水月觀音 樣,不稱 維摩 居士家。”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你道是 河中 開府相公家,我道是 南海 水月觀音 現。” 歐陽予倩 《桃花扇》第七場:“奴把袈裟扯破,埋了藏經,棄了木魚,丢了铙钹--學不得羅刹女去降魔,學不得 南海 水月觀音 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水月觀音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形象,其含義和象征可從以下五個方面綜合解析:

  1. 來源與宗教意義 水月觀音是觀音菩薩三十三種法身形象之一,源自《法華經·普門品》。其形象特點為“觀水中月影”,代表觀音菩薩通過水中月相的虛幻性,向衆生傳遞“諸法皆空”的佛法真谛。

  2. 形象特征 經典形象有兩種主要類型:一是站立于漂浮海面的蓮瓣上,凝望水中明月;二是以蓮花坐姿趺坐于海中石山,手持未開蓮花,掌心流出淨水。這種構圖融合了自然元素與佛教哲理,突出空靈靜谧之感。

  3. 文化融合與曆史發展 該形象是佛教中國化的典型産物。最早見于唐代畫家周昉的《水月觀自在菩薩掩障》,後逐漸成為文人藝術創作的重要題材。宋代以後,水月觀音造像在石窟藝術中廣泛流行,如重慶大足石刻。

  4. 象征寓意 • 清淨無染:素袍與白蓮冠象征超脫塵世 • 慈悲救度:通過水中映月引導衆生覺悟 • 虛實相生:月影虛實隱喻佛法無常真理

  5. 文學化用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以“水月觀音”形容崔莺莺的絕世姿容,開創了以佛教意象比喻人物風儀的先例。後世文學中多借指氣質出塵、容貌秀逸者。

需注意,水月觀音并非源自印度佛典,而是中國佛教藝術獨創,體現了本土文化對佛教形象的改造與升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水月觀音

水月觀音是一個詞語,由三個字組成。下面我們來解析一下這個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水(氵部,3畫)、月(⺝部,4畫)、觀(見部,7畫)、音(音部,9畫)。

來源:水月觀音是佛教詞彙,是指觀音菩薩在水面上行走的形象,在佛教中象征着慈悲和智慧。

繁體:水月觀音(使用繁體字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水 月 㝦 覌 音。

例句:在這個寺廟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尊金光閃閃的水月觀音。

組詞:水晶球、月光、觀測、音樂。

近義詞:水中觀音、水上觀音、*********、觀音菩薩。

反義詞:火山觀音、土地觀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