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昵、熟習。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臯中》:“一稱 烏郎 ,一稱 黃郎 ,後常與人家狎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周克昌》:“入房,婦甚狎熟;而 昌 靦然有愧色,似新婚者。”
“狎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親昵且熟習,通常形容人與人之間因長期接觸而形成的親近關系,但可能帶有不莊重的意味。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稱烏郎,一稱黃郎,後常與人家狎熟。”
——描述人物因頻繁往來而關系親昵。
“入房,婦甚狎熟;而昌靦然有愧色,似新婚者。”
——表現夫妻間過度熟悉而顯尴尬的情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狎”的演變或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說文解字》。
狎熟(xiá shú)這個詞是指人們之間關系密切,熟悉無間的意思。狎通“熟悉”,熟通“熟練”,故而稱之為“狎熟”。
狎熟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犬”和“火”,犬意味着狗,火意味着燃燒。表示人跟熟悉的人相處時熱情如火,如同狗熟悉主人一般。
狎熟這個詞最早來源于《紅樓夢》。在小說中,有一句描寫賈母對待賈琏的話:“那不過是咱們狎了些姑奶奶和小兒子們使的。”意即親熱親近,并揭示了賈母對賈琏的親近程度。
狎熟在繁體字中仍然保持着相同的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不盡相同,但狎熟的意思保持不變。在古代的文獻中,對于狎熟的描述可以追溯到《左傳》和《史記》等經典著作中。這些文獻中描述了古代人們之間的親近和熟悉。
例句:
1. 他們是多年的朋友,彼此之間已經狎熟無間。
2. 他與學生們待得很熟,狎熟的模樣讓人感到溫馨。
組詞:
1. 狎嚣:指親近而失禮的态度。
2. 熟悉:指對某人或某事知道得非常清楚,了解程度深厚。
3. 親近:指人際關系密切,彼此之間有親密感。
反義詞:
疏離:指人與人之間關系遠離、冷漠。
陌生:指對某人或某事不熟悉,沒有親近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