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葉喬木。葉互生,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種子圓卵形。樹皮的木栓層特别發達,稱為“栓皮”,用途廣泛。
栓皮栎(學名:Quercus variabilis)是殼鬥科栎屬落葉喬木,具有以下特點:
形态特征
樹高可達30米,胸徑1米以上,樹皮黑褐色且木栓層發達。葉片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背面有灰白色絨毛,邊緣鋸齒狀;雄花序長達14厘米,雌花序生于新枝葉腋,堅果近球形。花期3-4月,果期翌年9-10月。
分布與習性
廣泛分布于中國大部分省區,從遼甯到西南地區(海拔2000-3000米)均有生長。適應性強,抗旱、抗風、耐火且耐瘠薄。
經濟價值
樹皮的木栓層(即“栓皮”)輕軟且富有彈性,是軟木制品(如瓶塞、軟木磚)的主要原料。木材堅硬,可用于建築或家具制作。
藥用價值
果殼入藥,性味苦、澀、平,含鞣質、木脂素等成分,具有止咳澀腸的功效,主治咳嗽、水瀉,外用可治頭癬。
别稱包括青杠碗、軟木栎、粗皮栎等。其名稱源于發達的栓皮層,古時也用于比喻無用之材(如“栎樗”)。
以上信息綜合自植物學、中藥學及百科資料,如需完整内容可參考相關網頁來源。
栓皮栎,是一個具體的植物名稱,指的是常綠喬木植物中的一種。它屬于植物界,被廣泛種植和利用。下面将進一步介紹栓皮栎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栓皮栎的拆分部首是木,它是由四個筆畫組成的。
栓皮栎又稱為“褐栓栎”,是栎的一個變種。它原産于中國南方地區,如雲南、廣西、福建等地。栓皮栎的樹皮黃棕色,質地堅硬,并且具有良好的耐水、耐火特性,因此被廣泛用于木材加工和家具制作。
栓皮栎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栓皮櫟」。
栓皮栎在古時候漢字中的寫法為「拴皮櫟」。
1. 這片栓皮栎林覆蓋面積很大,是一個生态綠洲。
2. 研究表明,栓皮栎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症*********。
3. 由于栓皮栎木質堅硬,因此適合用來制作家具。
栓皮栎的相關組詞有:栓皮栎林、栓皮栎木、栓皮栎葉等。
栓皮栎的近義詞有:褐栓栎、栓皮櫟。
栓皮栎的反義詞是:非栓皮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