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死力的意思、死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死力的解釋

(1) [all one’s strength]∶全身的勁兒

下死力

(2) [with all one’s strength]∶使出渾身的力氣

若皇上于閱兵時疾馳入仆營,傳號令以誅奸,則仆必能從諸君子之後,竭死力以補救。——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詳細解釋

(1).最大的力量。《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爵祿生於功,誅罰生於罪,臣明於此,則盡死力而非忠君也。” 漢 司馬遷 《報任安書》:“﹝僕﹞以為 李陵 素與士大夫絶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之名将,不能過也。”《周書·文帝紀下》:“ 沙苑 所獲囚俘,釋而用之, 河橋 之役,率以擊戰,皆得其死力。” 清 黃景仁 《餘忠宣祠》詩:“生得死力死得心,将軍才大空古今。”

(2).用最大的力量。《英烈傳》第十三回:“﹝ 廖永安 ﹞遂将身逃去舡頭,死力督戰。” 郭希仁 《從戎紀略》:“藩庫系陸軍中學生把守,庫中尚存現銀七十餘萬,外間時有謀攻劫者,賴各學生死力把守,數晝夜不能休息,得以保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死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名詞用法:指最大的力量或全部精力。例如:

    • “下死力”表示用盡全力完成某事。
    • 古文中如《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提到“臣明于此,則盡死力而非忠君也”,強調竭盡所能。
  2. 動詞用法:意為使出最大的力量。例如:

    • 梁啟超《譚嗣同傳》中“竭死力以補救”,描述全力以赴的狀态。

二、語境與用法

三、近義詞與延伸

注意:低權威性網頁中提到的“死力”作為方言(如“死定了”)屬非标準用法,需結合語境判斷。建議參考權威古籍或詞典(如、2、6)以獲取準确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死力》的意思

《死力》指的是盡力、竭力的意思,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盡其全力去做某件事或達到某個目标。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死力》的拆分部首是歹和力,其中“歹”是指“惡”的意思,表示死亡、絕滅的意思;“力”表示力量、能力。

根據書法筆順規則,拆分後的筆畫數為8畫。

來源和繁體

《死力》一詞最早出現于《左傳·僖公三十年》:“公及子羔禦,克服其衆,死力焉。”意為公元前544年,齊國公子羔與僖公一起駕車出征,盡力征服了敵人,奮勇殺敵。

在繁體字中,仍然保留了“死力”這個詞,沒有進行任何改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有時會有不同的寫法。 古時候關于“死力”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區别,多采用“死勢”、“死勢力”等字形來代表。

例句

1. 他為了家庭的幸福,竭盡全力工作。

2. 在這場比賽中,他發揮了全部的死力。

組詞

死力抗争、死力求生、死力戰鬥

近義詞

全力、盡力、竭力、極力

反義詞

懶散、不作為、不努力、遊手好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