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金柈 ”。1.金屬制成的盤。(1)餐具。 漢 辛延年 《羽林郎》詩:“就我求珍肴,金盤膾鯉魚。”《南史·劉穆之傳》:“及至醉飽,令廚人以金柈貯檳榔一斛以進之。” 王闿運 《采芬女子墓志銘》:“金盤罷進,詎擘 麻姑 之脯。”(2)燭盤。 唐 岑參 《陪群公龍岡寺泛舟》詩:“紫鱗掣芳餌,紅燭燃金盤。”(3)承露之盤。《後漢書·陶謙傳》:“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盤,下為重樓。”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甯寺》:“刹上有金寶瓶,容二十五石。寳瓶下有承露金盤三十重。” 唐 韓偓 《中秋禁直》詩:“露和玉屑金盤冷,月射珠光貝闕寒。”(4)古代博具之一。 唐 李白 《送外甥鄭灌從軍》詩之一:“六博争雄好彩來,金盤一擲萬人開。”
(2).比喻日月。 宋 陸遊 《金山觀日出》詩:“遙波蹙紅鱗,翠藹開金盤。” 元 薩都剌 《織女圖》:“西樓月落金盤傾,暖霞拂地海棠曉。” 明 劉基 《歸朝歡》詞:“烏鴉立遍城頭樹,看雲頭金盤湧出,身在 廣寒府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金盤漢語 快速查詢。
金盤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器物本義
指黃金制作的盤狀容器,常見于古代宮廷或祭祀場合。例如《漢書·禮樂志》記載的“金盤承露”,指漢武帝為求長生建造的承露盤。此類器物象征尊貴,多用于盛放珍寶、祭祀貢品或特殊儀式。
自然意象
在文學作品中常比喻圓形或光亮的事物,如唐代詩人白居易《題嶽陽樓》中“金盤露冷春衣薄”,以“金盤”代指月亮;宋代詩詞中也用“金盤”形容朝陽或滿月的光輝。
天文與曆法
古代天文儀器“渾天儀”中,金屬圓盤被稱為“金盤”,用以觀測星象。此外,農曆中“金盤”偶爾代指特定節氣或時辰,如《歲時廣記》提及冬至日“金盤薦瑞”。
曆史典故
特指漢朝未央宮内的“金盤”,據《三輔黃圖》記載,此盤直徑五尺,為西域貢品,後成為國力強盛的象征。唐代詩人杜甫亦在《諸将》中借“金盤”諷喻統治者奢靡。
“金盤”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為綜合解釋:
指金屬制成的盤子,常見于古代文獻:
類型 | 例句(出處) | 功能/象征 |
---|---|---|
餐具 | “金盤脍鯉魚”(漢·辛延年) | 盛放珍馐 |
宗教禮器 | “上累金盤,下為重樓”(《後漢書》) | 佛塔承露裝飾 |
比喻日月 | “遙波蹙紅鱗,翠藹開金盤”(宋·陸遊) | 自然意象 |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收藏知識,可參考金投網()或豆丁網()的詳細分析。
哀惜愛遇北鄰變難不敏超前絕後扯氣吃得上鸱夷串徹大不過打花鼓點磨短文惰肆佛手麥凫鶴從方剛剽隔子挂表還蚨黃龍誓徽塵笏頭佳品介鳥警戒線機緣狼煙四起雷獸林末邏袖門階娩身面勢名錄衲帛南狩撲嗤期會青雲梯秦青神鳳操失官嗜芰嗜爪數落束系歲豐年稔歎逝騰遠投艱菵草香佩帶縣門險巧痟渴小悉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