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畫品的意思、畫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畫品的解釋

(1).品評畫家及其作品的論著。如 南朝 齊 謝赫 有《古畫品錄》, 唐 李嗣真 有《續畫品錄》, 明 楊慎 有《畫品》。

(2).畫的情調境界。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 王維 畫品妙絶,于山水平遠尤工。” 清 松泉老人 《墨緣彙觀錄·名畫序》:“他如 高房山 、 黃子久 、 王吳倪 及 元 末諸公,寄情畫道,高妙絶塵,雖其各立堂戶,然多發脈 董元 ,故稱畫品中之神韻高逸者。”《文彙報》1990.5.24:“學生們都把他當作恩師,不隻是教他們畫藝,還教他們做人應當有的品格。他認為畫品和人品不可分割,應該是一緻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畫品"在漢語詞典學中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核心含義,其釋義均源自權威典籍和辭書:

一、指繪畫作品的品評體系與藝術标準 此為核心義項,源于中國古代書畫理論。最具代表性的是南朝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的"六法"論(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建立了中國最早的繪畫品評體系。後世如唐代張彥遠《曆代名畫記》、宋代黃休複《益州名畫錄》均沿用"畫品"概念,将畫家按藝術造詣分為"神、妙、能、逸"等品級。現代《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畫的品第、格調"(1990年版,卷七)。

二、指繪畫作品的品格與質量等級 引申指畫作本身的藝術水準等級。清代方薰《山靜居畫論》雲:"畫品優劣,關乎人品高下",強調作品格調與創作者修養的關聯。《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釋義為"繪畫作品的品位或等級"(2004年版),如"此卷畫品極高,堪稱宋畫典範"。

三、指畫家的藝術品格與道德修養 由品評體系延伸至創作者主體。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提出"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将"畫品"與"人品"直接關聯。這一思想被《辭海》收錄為"指畫家的品格"(第七版),強調藝術創作中的人格修養維度。


文獻依據說明

  1. 《古畫品錄》謝赫原著雖佚,其"六法"内容經唐代張彥遠《曆代名畫記》轉引而流傳,為畫論奠基之作。
  2. 《四庫全書》收錄曆代畫品文獻,如《唐朝名畫錄》《宋朝名畫評》等,系統保存品評體系。
  3. 《漢語大詞典》《辭海》等權威辭書對詞條的現代釋義,綜合了曆代文獻的語義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

“畫品”一詞在藝術領域中主要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指繪畫作品的水平和品質

這一含義側重于對繪畫作品本身的評價,涵蓋技術、藝術表現及審美價值。例如,清代理論家鄒一桂在評價西洋畫時曾提到“雖工亦匠,不入畫品”,即強調技藝之外的藝術境界。現代語境中,畫品常用來描述作品的藝術高度,如構圖、筆法、意境等綜合表現。


二、指品評繪畫的論著或理論體系

此類“畫品”是古代藝術批評的重要形式,以著作形式系統評價畫家及其作品。例如:

  1. 南朝謝赫《古畫品錄》:提出“六法論”(氣韻生動、骨法用筆等),成為後世繪畫評價的核心标準。
  2. 唐代李嗣真《續畫品錄》:延續謝赫體系,補充對唐代畫家的評述。
  3. 明代楊慎《畫品》:進一步拓展理論框架,分析宋元畫家風格。

補充:畫品與“情調境界”的關聯

唐代李肇在《唐國史補》中評王維“畫品妙絕”,即指其山水畫中“平遠”構圖所呈現的淡泊超然之境,體現了畫品在審美意趣層面的延伸。

總結

“畫品”既指具體作品的品質,也指系統的藝術評價理論,兩者共同構成中國傳統繪畫批評的雙重維度。如需深入了解,可參考《古畫品錄》等原著或藝術史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白獸幡吧嚓并剪擯退長算臣事襯褶袍崇鼎黨旗大長公主店帳調法斷金杜工部集法蘭克王國帆腳分别門戶負任輔衛告兇羹元夠不上侯封截發锉藳酒仙倦煩撅丁籬棘鈴閤留白免選杪末明忒辇送逆揣烹斡樸力潛虬潛跱青虹清清早趣埶仁同一視上溢下漏手到拈來首陽樹蔸疏粝説作訟夫搜岩采幹所化題參同井外形慰結邬壁枭瞯小襟小屈大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