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虬的意思、潛虬的詳細解釋
潛虬的解釋
見“ 潛虯 ”。
亦作“ 潛虬 ”。亦作“潛虯”。1.猶潛龍。喻有才德而未為世重用之人。 晉 左思 《蜀都賦》:“下高鵠,出潛虯。”《文選·謝靈運<登池上樓>詩》:“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李善 注:“虯以深潛而保真,鴻以高飛而遠害。今已嬰俗網,故有愧虯鴻也。” 唐 李白 《贈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詩:“令弟經濟士,謫居我何傷。潛虬隱尺水,著論談興亡。” 唐 孟郊 《寄張籍》詩:“浮雲何當來,潛虬會飛騰。”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動中的第二次大失敗》:“ 李白 稱之為‘經濟士’,又稱之為‘潛虯’(卧龍)。”
(2).無名指。《全唐詩》卷八七八載《招手令》:“潛虯闊玉柱三分,奇兵闊潛虯一寸。”自注:“潛虯,無名指也。”
詞語分解
- 潛的解釋 潛 á 隱在水面下活動:潛水。潛泳。潛壩。潛行(a.在水面以下行動;b.在外邊秘密行動)。 隱藏的,秘密地:潛藏。潛伏。潛遁。潛逃。潛力。潛心。潛師。潛在。潛台詞。潛移默化。 姓。 筆畫數:; 部首
- 虬的解釋 虬 ú 古代傳說中有角的小龍:虬龍。 拳曲:虬曲(盤繞彎曲)。虬須。虬髯(拳曲的胡須,特指兩腮上的胡須)。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潛虬”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án qiú,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理解:
一、核心釋義
-
比喻隱伏的才德之士
指有才能或德行的人尚未被社會重用,如同潛伏的龍(虬)。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詩文,如謝靈運《登池上樓》中“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以潛虬與飛鴻對比,表達對隱逸與仕途的思考。
-
形容潛在的危險或力量
成語中“潛虬”可指暗藏的強大威脅或未顯露的潛力,如“潛虬闊玉柱三分”,強調事物隱而未發的狀态。
二、其他含義
- 古代手勢遊戲中的代稱
在唐代《招手令》中,“潛虬”曾代指“無名指”,如“潛虯闊玉柱三分”,但此用法較為冷僻。
三、文學與曆史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左思《蜀都賦》,後謝靈運、李白等詩人均借其表達懷才不遇或隱逸情懷。現代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日常使用較少。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例證,可參考《文選》或《全唐詩》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潛虬(qián qiú)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是一種形似蛇且有着獅子爪子的神秘生物。潛虬的出現往往被認為是對人們的家庭和事業帶來了祥瑞和好運。拆分部首和筆畫的組成是“氵”和“虍”,其中“氵”是水的象形部首,而“虍”是字的象形部首。潛虬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如《山海經》等。
潛虬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潛虬」,字形上保留了傳統漢字的特點,給人一種古代神秘氣息。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潛虬這個詞的字形相對較為複雜。它的寫法包含了多個橫、豎、撇、捺等筆畫組合而成,形狀獨特,辨識度較高。
以下是對潛虬這個詞的使用示例:
1. 他的事業一帆風順,好像是有潛虬保護着一般。
2. 這個家庭非常幸運,可以說是潛虬附體了。
潛虬這個詞并沒有常見的組詞或者常見的近義詞。因為它是一個特定的神獸,所以在漢字中并沒有與之類似的詞彙。
反義詞的選擇則需要根據具體的語境來确定。如果從吉祥、祥瑞的意義來看,可以用缺乏好運、倒黴之意的詞彙來作為反義詞。
總之,潛虬這個詞源于古代神話傳說,擁有豐富的文化意義和象征意義。它的繁體字形體現了傳統漢字的書法特點。使用示例表明潛虬是對好運和祥瑞的象征。無論是在文學作品中還是日常生活中,潛虬這個詞都可以用來描述吉祥如意、順利成功等情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