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潛虬的意思、潛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潛虬的解釋

見“ 潛虯 ”。


亦作“ 潛虬 ”。亦作“潛虯”。1.猶潛龍。喻有才德而未為世重用之人。 晉 左思 《蜀都賦》:“下高鵠,出潛虯。”《文選·謝靈運<登池上樓>詩》:“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李善 注:“虯以深潛而保真,鴻以高飛而遠害。今已嬰俗網,故有愧虯鴻也。” 唐 李白 《贈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詩:“令弟經濟士,謫居我何傷。潛虬隱尺水,著論談興亡。” 唐 孟郊 《寄張籍》詩:“浮雲何當來,潛虬會飛騰。”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動中的第二次大失敗》:“ 李白 稱之為‘經濟士’,又稱之為‘潛虯’(卧龍)。”

(2).無名指。《全唐詩》卷八七八載《招手令》:“潛虯闊玉柱三分,奇兵闊潛虯一寸。”自注:“潛虯,無名指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潛虬(qián qiú)是漢語古典文學中具有象征意義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文學意象及文化内涵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釋義 "潛"本義為隱于水下,引申為隱蔽、深藏,《漢語大詞典》釋為"藏隱";"虬"指無角之龍或幼龍,《說文解字》注"龍子有角者",後演變為泛指龍屬神獸。二字組合形成"潛在水中的龍"這一核心語義。

二、文學意象 該詞最早見于謝靈運《登池上樓》"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以潛虬象征隱逸避世的高潔品格,與"飛鴻"的仕途意象形成對照。唐代白居易《題贈鄭秘書》"潛虬隱尺水,著論談興亡"中,潛虬又隱喻懷才不遇的賢士。

三、文化象征 《周易·乾卦》"潛龍勿用"思想是其哲學源頭,象征事物發展初期需韬光養晦的狀态。道教典籍《雲笈七籤》将潛虬列為水府仙獸,代表修真者"蓄勢待時"的修煉境界。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潛虬”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án qiú,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理解:

一、核心釋義

  1. 比喻隱伏的才德之士
    指有才能或德行的人尚未被社會重用,如同潛伏的龍(虬)。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詩文,如謝靈運《登池上樓》中“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以潛虬與飛鴻對比,表達對隱逸與仕途的思考。

  2. 形容潛在的危險或力量
    成語中“潛虬”可指暗藏的強大威脅或未顯露的潛力,如“潛虬闊玉柱三分”,強調事物隱而未發的狀态。


二、其他含義


三、文學與曆史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左思《蜀都賦》,後謝靈運、李白等詩人均借其表達懷才不遇或隱逸情懷。現代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日常使用較少。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例證,可參考《文選》或《全唐詩》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白脯跋距飽經滄桑豹文鞯襃賢鼻亭虿尾朝夕之策赤卉吃請寵位黜周王魯摧絕大雪敦密犯案服養敢保拱己光铓鬼眼過眼雲煙恢宏大度嘉迹将于碣磍竭澤焚薮精好酒後吐真言可又來寬話闚望流水韻镂體落産羅鏡娘子兵偏練雨匹俦钤攝峭聳洽色壤翁弱志聲略識變從宜詩禅石濠守分私豵獻豜桃色髫冠貼膳蹄羌通雅望遠行文昌纏鬥文梓纖謀小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