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粝的意思、疏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粝的解釋

亦作“疎糲”。亦作“踈糲”。 1.粗糙的飯食。 唐 韓愈 《山石》詩:“鋪牀拂席置羹飯,踈糲亦足飽我飢。”踈糲,一本作“疎糲”。 宋 黃庭堅 《再和答為之》:“鄰居接杖藜,過飯厭疎糲。” 明 劉基 《詠史》之十八:“蓽門翳蓬蒿,窮巷絶馬跡;中有抱膝人,疏糲不充食。”

(2).粗疏淺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疏粝”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粗糙的飯食
    指粗劣、未經精細加工的食物,常見于古代文獻描述簡樸生活。例如韓愈《山石》中“疏粝亦足飽我饑”,即用粗糧充饑之意。

    • 構詞解析:“疏”在此處意為粗劣(如提到的“粗劣:疏食。疏粝”),“粝”指糙米,合指粗簡食物。
  2. 引申為粗疏淺薄
    少數語境中可形容學識或行為的粗率,如《魏都賦》“非疏粝之士所能精”,強調不夠精深。

二、出處與例句

三、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語境下的書面表達,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含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疏粝

疏粝是一個常見的漢字,它的意思指的是去除雜質,澄清、淨化,也可以表示解除,排除。

拆分部首和筆畫

疏粝的部首是疒和米,部首疒稱為“疔字旁”,不常見于其他漢字中;米作為部首意味糧食、谷物等。疏粝共由9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疏粝最早出現在古代漢字中,它是由“巳”和“米”兩個字形組成的。在繁體字中,疏字的右部常使用“者”代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疏粝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疏字古寫法更加簡潔,不含右邊的旁字,粝字古寫法則是将米字的上部省略。這些古代寫法在現代漢字中不常見。

例句

1. 他用一根毛刷疏粝了牆壁上的灰塵。

2. 這個機構的目标是疏粝市場中的不正當行為。

組詞

疏理、疏導、疏通、粗疏、粗粝

近義詞

淨化、潔淨、清理

反義詞

混亂、污染、雜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