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井的意思、同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井的解釋

(1).共一井田。《孟子·滕文公上》:“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參見“ 井田 ”。

(2).同飲一井水。謂鄰居。 晉 習鑿齒 《襄陽耆舊傳》:“ 王粲 與 繁欽 ,并鄰同井, 粲 以西京擾亂,乃之 荊州 依 劉表 ,其墓及井見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同井”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農耕社會的詞彙,字面意思指共同使用一口水井,後引申為同鄉、鄰裡之意,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字源與基本釋義

  1. 字義拆解

    • 同:會意字,甲骨文像多人共同勞作之形,本義為“共同、一起”(《說文解字》:“同,合會也”)。
    • 井:象形字,模拟水井圍欄,本指人工挖掘的取水設施,後擴展指代人口聚居的鄉裡(《說文解字》:“井,八家一井”)。

      組合義:共享同一口水井的人群,即生活在同一區域的鄰裡。

  2. 詞典釋義

    現代漢語中,“同井”多指同鄉或相鄰而居的人(《漢語大詞典》),強調地理空間的緊密性與社會關系的親密度。


二、文化引申與曆史背景

  1. 井田制關聯

    西周時期推行“井田制”,将土地劃分為九塊(形如“井”字),中央為公田,周邊八塊由八戶共耕。“同井”暗含共同耕作、互助共存的集體關系(《孟子·滕文公上》:“方裡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

  2. 鄰裡共同體象征

    古代水井是聚落核心,同井取水者自然形成生活互助單元,故“同井”衍生為鄉鄰的代稱,如《漢書·食貨志》載“五家為鄰,五鄰為裡”,體現基層社會組織形态。


三、文學與思想内涵

  1. 儒家倫理載體

    孟子提出“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孟子·滕文公上》),将“同井”升華為道德共同體,強調鄰裡間互信互助的倫理責任。

  2. 鄉土情結意象

    詩詞中常以“同井”寄托鄉愁,如白居易《效陶潛體詩》:“井竈有遺處,桑竹殘朽株”,暗喻故裡生活記憶。


四、現代語義弱化與留存

當代“同井”一詞已罕用,但概念融入“鄉井”“市井”等詞,其精神内核(鄰裡互助)仍見于“遠親不如近鄰”等俗語,成為中華集體文化記憶的符號。


權威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字源解析基礎。
  2. 《孟子譯注》(楊伯峻譯注),儒家經典文獻用例。
  3.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現代語義收錄。
  4. 《中國古代社會史論》(侯外廬著),井田制與社會結構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同井”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兩層含義,其解釋及出處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共一井田(古代土地制度)
    指在周代的井田制中,同一井田内共同耕作的農戶。井田制将土地劃分為“井”字形方塊,由八家共同耕種,中間為公田。
    出處:《孟子·滕文公上》:“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例句:唐代齊己詩句“丞相家同井邑居”,體現古代土地分配形式。

  2. 同飲一井水(引申為鄰居)
    字面指共享一口水井,後引申為居住相鄰的鄰裡關系。
    出處:晉代習鑿齒《襄陽耆舊傳》記載,王粲與繁欽“并鄰同井”。
    例句:宋代張耒詩句“雷封已并田同井”,描述地域相鄰的關聯性。

二、延伸說明

如需具體古籍例句或井田制細節,可參考《孟子》《襄陽耆舊傳》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眉待眼陂澤崩籍畚挶别舍碧柰诐術不得志坼剖戴孝當筆敦釋餓夫方底圓蓋飛軿沸天震地分部俸糈伏念複元幹淨幹薪宮妾歸論蚝房虎冠火記警笛窘态擊轊汲直鈞材狼牙脩淩殄六藝淪飄沒行止棉蕾冥翳木墊蘋蘩憑空揑造披磔乾道紫清耀揉濯三天三轉身身胚霜籁庶産淑媚素雉特見萬字頂頭巾委順危危微子寤歎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