缳首的意思、缳首的詳細解釋
缳首的解釋
絞刑。用繩勒死。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衆以白晝劫奪,罪當繯首,将執送官。” 清 林則徐 《頒發禁煙治罪新例告示》:“吸食者若不斷煙,難逃繯首。”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續集·妖人邢大》:“於左道惑人本罪上,加重問拟繯首,即行 * 。”
詞語分解
- 缳的解釋 缳 (繯) á 繩套:投缳(自缢)。 絞殺:缳首。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首的解釋 首 ǒ 頭,腦袋:首飾。首級。首肯(點頭表示同意)。 領導的人,帶頭的:首領。元首。首腦。首相(刵 )。 第一,最高:首都(?)。首府。 最先,最早:首次。首屆。首創。首日封。首義(首先起義)。 出頭
網絡擴展解釋
“缳首”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一種死刑執行方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詞義
“缳首”指用繩索勒緊頸部緻死的刑罰,即現代所說的“絞刑”。該詞由兩部分構成:
- “缳”:原指繩索的套子,引申為用繩結套住的動作(如“投缳”即上吊)。
- “首”:指頭部,此處代指受刑者的頸部要害部位。
2.曆史用例
這一刑罰在清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提到“白晝劫奪,罪當繯首”;
- 林則徐在禁煙告示中警告“吸食者若不斷煙,難逃繯首”;
- 清代判例中,左道惑人等重罪常“問拟繯首”。
3.語境與延伸
- 法律屬性:屬于古代官方刑罰,區别于私刑或自殺。
- 使用範圍:多針對搶劫、吸食鴉片、妖言惑衆等重罪。
- 現代關聯:現代漢語已罕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古裝作品中的刑罰描述。
4.近義詞與區别
- 絞刑:現代通用術語,側重執行方式;
- 自缢:指主動上吊自殺,非刑罰性質;
- 斬首:以利器斷頭,與“缳首”緻死原理不同。
若需查閱具體古籍案例,可參考《清史稿》或清代司法檔案。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缳首的意思
缳首是一個古代漢字,指的是系住頭發的帶子或發飾。 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特定場合中束發、盤發的動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缳首的部首是缶(fǒu),它由兩個筆畫組成。
來源
缳首的出處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一書,是古代音韻學家許慎編撰的古代漢字字典。它是在古代人們盤發的時候使用的發飾,用來固定頭發。
繁體
缳首的繁體字為繯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缳首的字寫作“缳首”。
例句
他在參加婚禮時,用一條金色的缳首束起了自己的頭發。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缳首帶、缳首環
近義詞:發帶、發簪
反義詞:散發、亂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