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良能的意思、良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良能的解釋

(1).天賦之能。《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軍次實錄》:“誠以此良知良能本由天授。” ********* 《大總統告海陸軍士文》:“﹝我軍人﹞豈誠甘心為異族效命哉?勢劫于積威,則本心之良能無由發見也。”參見“ 良知 ”。

(2).賢能。指賢良而有才能之人。《後漢書·循吏傳序》:“又 王渙 、 任峻 之為 洛陽 令,明發姦伏,吏端禁止……亦一時之良能也。”

(3).指賢良而有才能。 唐 元稹 《贈裴行立左散騎常侍制》:“累更事任,益見良能。” 唐 白居易 《除裴向同州刺史制》:“久試吏治,頗著良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良能”是一個具有哲學深度和現實應用的雙層含義詞彙,其解釋可從以下三個維度展開:

一、哲學本源(儒家思想核心概念)

源自《孟子·盡心上》的經典論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 這裡的“良能”指人類與生俱來的道德實踐能力,如恻隱之心、羞惡之心的自然流露,屬于天賦本能。這種能力與“良知”共同構成孟子性善論的基礎,如太平天國洪仁玕所言“良知良能本由天授”,孫中山也引用此概念強調人性本善的覺醒。

二、社會應用含義

  1. 品德與才能兼備
    指兼具高尚道德(良)與卓越才能(能)的複合型人才,如《後漢書》評價王渙等官員為“一時之良能”,唐代元稹《贈裴行立左散騎常侍制》用“益見良能”贊許官員素質。

  2. 賢能之人/才能
    既可作名詞指賢才(如《後漢書·循吏傳序》用例),也可作形容詞形容才能出衆的狀态(如白居易《除裴向同州刺史制》中用法)。

三、現代語境演變

當代使用中更側重“德才兼備”的綜合性評價,常見于人才選拔、榮譽稱號等場景,例如在命名文化中,“良能”被賦予“忠實奉獻、智謀卓越”的寓意。

補充說明:該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存在語義側重點遷移——先秦時期強調先天道德禀賦,漢唐後逐漸向才能評價傾斜,近現代則呈現哲學概念與現實語義并存的狀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良能的意思

良能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常用來形容一個事物的優秀品質和能力。它可以表示某個事物或者人具有良好的性能、功能或者效益。

拆分部首和筆畫

良能的首字部首是“艮”(gèn),由于它在古代稱作“山”的意思,艮可以代表土地、阻止、對立等含義。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艮共有9畫。

來源

良能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爾雅》這本古代漢語詞典。在《爾雅》中,良能意指人或事物的優秀能力和品質。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良能的寫法是「良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在古時候,良的寫法是「良」,能的寫法是「勻」。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良能”一詞的例句:

1. 這部機器的良能很強大,可以完成許多複雜的任務。

2. 學習良能是提高自己能力的重要途徑。

3. 這家企業憑借其産品的優秀良能,赢得了市場的認可。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良好、能力、良性。

近義詞:優點、特長、長處。

反義詞:不良、無能、缺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