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稗官的意思、稗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稗官的解釋

小官。小說家出于稗官,後因稱野史小說為稗官。《漢書·藝文志》:“小説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説者之所造也。” 顔師古 注:“稗官,小官。 如淳 曰:‘細米為稗,街談巷説,其細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閭巷風俗,故立稗官使稱説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諧隱》:“然文辭之有諧隱,譬九流之有小説。蓋稗官所采,以廣視聽。” 唐 柳宗元 《上襄陽李愬仆射啟》:“謹撰《平淮夷雅》二篇,齋沐上獻。誠丑言淫聲,不足以當金石。庶繼代洪烈,稗官裡人,得採而歌之。” 清 趙翼 《瓯北詩話·蘇東坡詩》:“想 坡公 遭遷謫後,意緒無聊,借此等稗官脞説遣悶,不覺闌入用之。” 茅盾 《你往哪裡跑》楔子:“抗戰已到第二周,珍貴教訓數從頭;英雄狐鼠諸般相,付與稗官一卷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稗官"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讀音為 (bài guān),源自古代農業社會。"稗"指稻田中的雜草(稗草),"官"指官員,合稱比喻地位低微的小官吏。本義指古代帝王為收集民間風俗、街談巷議而設立的基層官員,類似"采風官"。

二、職責與演變
•職責:負責搜集民間傳說、市井轶事,供統治者了解民情。
•引申義:漢代《漢書·藝文志》将小說家歸類為"稗官",後成為野史小說或非官方記載的代稱。

三、文化價值
雖地位卑微,但稗官記錄的内容具有獨特意義:

  1. 保存正史忽略的民間視角(如婚俗、節慶細節);
  2. 填補曆史空白,尤其在明清時期成為普通人了解社會的重要途徑。

四、現代用法
• 形容職位低微的人(例:基層公務員常自嘲為稗官);
• 指非正統的曆史記載(常與"野史"連用為"稗官野史")。

示例:

"這些稗官野史雖不如正史嚴謹,卻生動展現了明代市井生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稗官》這個詞是指古代官府中最低級的官職,相當于現代的小吏。下面是關于《稗官》的一些詳細信息: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禾(he)+ 官(guan) - 總筆畫:13畫 2. 來源: 《稗官》一詞最早出現在清代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中,描述了古代官僚體制中的低級官員。 3. 繁體字: 《稗官》的繁體字為「稗官」,保留了和簡體字相同的部首和筆畫。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會因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書法家的風格而有所變化。然而,《稗官》一詞自出現以來,并沒有明顯的古代不同寫法的記錄。 5. 例句: “他生活在官場這個大稗官中,每天忙于文書雜務。” “稗官雖然地位低微,但也是國家大事的一部分。” 6. 組詞: 可以使用《稗官》和其他詞語組合成詞組,例如「稗官文書」、「稗官俸祿」、「稗官權力」等。 7. 近義詞: 與《稗官》相似或意義相近的詞語包括「小吏」、「低級官員」、「雜役」等。 8. 反義詞: 與《稗官》相反或意義相反的詞語包括「高官」、「顯貴」、「地位崇高者」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幫助到您!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