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量力的意思、量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量力的解釋

[estimate one's strength or ability (and act accordingly)] 衡量本身的力量

度德量力

詳細解釋

衡量人的力量和能力。《左傳·隱公十一年》:“ 鄭 息 有違言。 息侯 伐 鄭 , 鄭伯 與戰於竟, 息 師大敗而還。君子是以知 息 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漢 賈誼 《新書·過秦上》:“試使 山 東之國,與 陳涉 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唐 韓愈 《上張仆射書》:“量力而任之,度才而處之,其所不能,不彊使為是。” 清 顧易 《律陶》詩之六:“量力守故轍,高酣發新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量力”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iàng lì(注音:ㄌㄧㄤˋ ㄌㄧˋ),其核心含義是衡量自身的能力或力量,并基于此采取合理行動。以下從多個角度展開解釋:


一、基本含義與結構


二、曆史淵源與用例

  1. 古代文獻:

    • 《左傳》記載了“息侯伐鄭”的典故,因“不量力”導緻失敗,成為經典反面教材。
    • 漢代賈誼在《過秦論》中用“比權量力”強調綜合評估實力的重要性。
  2. 現代應用:
    常用于勸誡理性決策,如“量力投資”“量力參與”,強調避免盲目行動。


三、相關成語與擴展

  1. 量力而行:根據能力行動,如“投資需量力而行”。
  2. 自不量力:諷刺高估自身能力的行為,如“挑戰專業選手實屬自不量力”。
  3. 度德量力:綜合評估德行與能力(出自《左傳》)。

四、使用建議

通過結合曆史典故和現代語境,“量力”一詞體現了中華文化中務實、理性的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量力

《量力》是一個常見的成語,它含有豐富的意義。拆分部首是「量」和「力」,筆畫分别為「裡」和「力」。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

在繁體字中,「量力」的寫法為「量勢」,部首「勢」表示力量。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量」指的是衡量事物的大小,「力」則是指能夠發揮的力量。

這個成語經常用來描述一個人的能力有限,應該做好合理的衡量和估計,不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它是一種謙虛和理性的态度。例句:“他雖然雄心勃勃,但是還是應該量力而行,一步步地實現目标。”在這個例句中,「量力而行」表示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行動,不盲目行事。

有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量力而行」和「量體裁衣」。「量力而行」意味着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和條件來制定計劃,不超出自己的範圍。而「量體裁衣」則是指根據不同的個體特征來定做衣服,比喻根據具體情況來制定措施。

近義詞包括「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和「審時度勢」。這些都是表示應該準确地認識自己和外部環境,以便能夠有針對性地做出決策和行動。

反義詞可以是「不計後果」和「盲目自信」這樣的詞語。這些詞語表示一個人不考慮結果或者沒有正确估計自己的能力,盲目地行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