缳首的意思、缳首的详细解释
缳首的解释
绞刑。用绳勒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众以白昼劫夺,罪当繯首,将执送官。” 清 林则徐 《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吸食者若不断烟,难逃繯首。”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续集·妖人邢大》:“於左道惑人本罪上,加重问拟繯首,即行 * 。”
词语分解
- 缳的解释 缳 (繯) á 绳套:投缳(自缢)。 绞杀:缳首。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首的解释 首 ǒ 头,脑袋:首饰。首级。首肯(点头表示同意)。 领导的人,带头的:首领。元首。首脑。首相(刵 )。 第一,最高:首都(?)。首府。 最先,最早:首次。首届。首创。首日封。首义(首先起义)。 出头
网络扩展解释
“缳首”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一种死刑执行方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词义
“缳首”指用绳索勒紧颈部致死的刑罚,即现代所说的“绞刑”。该词由两部分构成:
- “缳”:原指绳索的套子,引申为用绳结套住的动作(如“投缳”即上吊)。
- “首”:指头部,此处代指受刑者的颈部要害部位。
2.历史用例
这一刑罚在清代文献中多次出现,例如:
-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提到“白昼劫夺,罪当繯首”;
- 林则徐在禁烟告示中警告“吸食者若不断烟,难逃繯首”;
- 清代判例中,左道惑人等重罪常“问拟繯首”。
3.语境与延伸
- 法律属性:属于古代官方刑罚,区别于私刑或自杀。
- 使用范围:多针对抢劫、吸食鸦片、妖言惑众等重罪。
- 现代关联:现代汉语已罕用,主要用于历史文献或古装作品中的刑罚描述。
4.近义词与区别
- 绞刑:现代通用术语,侧重执行方式;
- 自缢:指主动上吊自杀,非刑罚性质;
- 斩首:以利器断头,与“缳首”致死原理不同。
若需查阅具体古籍案例,可参考《清史稿》或清代司法档案。
网络扩展解释二
缳首的意思
缳首是一个古代汉字,指的是系住头发的带子或发饰。 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特定场合中束发、盘发的动作。
拆分部首和笔画
缳首的部首是缶(fǒu),它由两个笔画组成。
来源
缳首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一书,是古代音韵学家许慎编撰的古代汉字字典。它是在古代人们盘发的时候使用的发饰,用来固定头发。
繁体
缳首的繁体字为繯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缳首的字写作“缳首”。
例句
他在参加婚礼时,用一条金色的缳首束起了自己的头发。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缳首带、缳首环
近义词:发带、发簪
反义词:散发、乱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