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碩的意思、敦碩的詳細解釋
敦碩的解釋
壯實高大。 明 宋濂 《麗水黃府君墓銘》:“狀貌敦碩,髯垂至膝下。”
詞語分解
- 敦的解釋 敦 ū 厚道,笃厚:敦樸。敦厚。敦實。 誠心誠意:敦聘。敦請。 督促:“使虞敦匠”。敦勸。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碩的解釋 碩 (碩) ò 〔碩士〕學位名,高于“學士”。 大:碩老。碩材。碩學(博學,亦指博學的人)。碩壯。碩果累累(喻巨大的成績)。碩大無朋(形容無比的大)。 碩 (碩) í 古同“石”,形容堅固。 筆畫
網絡擴展解釋
“敦碩”一詞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
形容外貌壯實高大(常見義)
該含義出自明代宋濂《麗水黃府君墓銘》中的“狀貌敦碩,髯垂至膝下”,指體形魁梧、健壯高大的樣貌。例如可用于描述曆史人物或文學形象的外形特征。
-
形容德才兼備(争議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敦厚而有才幹,踏實而聰明”,并稱源自《左傳》中晉國大臣敦碩的故事。但此說法在權威古籍中未見直接記載,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需謹慎使用。
補充說明
- 作為姓名時,“敦”取敦厚之義,“碩”取學識或健壯之義,組合寓意品德與才能兼具。
- 若需引用德才兼備的含義,建議優先使用更權威的成語(如“德才兼備”“才德兼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敦碩(dūn shu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下面來逐個解釋:
- 拆分部首和筆畫:敦字由「⼩」(八劃)和「主」(五劃)兩個部首組成,共計十三畫;碩字由「石」(五劃)和「⼤」(三劃)兩個部首組成,共計八畫。
- 來源:敦字的本義為地面高起的樣子,後來引申為厚實、堅固。碩字的本義為巨大、偉大。敦碩二字合在一起,表示人的品德高尚、才能卓越,并且追求卓越、追求大者的風範。
- 繁體:敦碩在繁體字中分别寫作「敦」和「碩」。
-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敦字和碩字的寫法有所變化。敦字的古代寫法有「敦」或「惇」;碩字的古代寫法有「碩」或「說」。
- 例句:他在學術上取得了敦碩的成就。(意思:他在學術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組詞:敦碩可以形容人,也可以形容事物。形容人的時候可以組成「敦碩之士」,表示道德高尚、才華出衆的人。形容事物的時候可以組成「敦碩篇章」,表示文章内容豐富、卓越出衆。
- 近義詞:敦碩的近義詞包括「卓越」、「傑出」、「優秀」等,都有表示出衆、非凡的意思。
- 反義詞:敦碩的反義詞包括「平庸」、「普通」、「平凡」等,都有表示普通、普遍的意思。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