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钺的意思、黃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钺的解釋

飾以黃金的長柄斧子。天子儀仗,亦用以征伐。《書·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 孔穎達 疏引《廣雅》:“鉞,斧也。斧稱黃鉞,故知以黃金飾斧也。” 唐 蘇鹗 《蘇氏演義》卷下:“金斧,黃鉞也。 三代 通制,用之以斷斬,今以金斧黃鉞為乘輿之飾。 武王 以黃鉞斬 紂 頭,故王者以為戒。大将軍出征,特加黃鉞者,以銅為之,以黃金塗刃及柄,不得純金也。得賜黃鉞,則斬持節将也。” 元 耶律楚材 《和李世榮韻》:“翠華來北闕,黃鉞讨南疆。” 郭沫若 《長春集·紀念“七七”》:“盟刑白馬揮黃鉞,誓縛蒼龍樹赤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黃钺(huáng yuè)是古代中國重要的禮儀器物與權力象征,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以黃金為飾的斧形兵器,屬帝王儀仗或最高軍事統帥權的信物。《漢語大詞典》定義為:“以黃金為飾的斧。古代為帝王所專用,或特賜給專主征伐的重臣。”

二、形制與功能

  1. 禮器屬性

    形制源于新石器時代的玉石斧,商周時期演變為青銅禮器,斧身飾黃金紋樣。《周禮·秋官》載:“諸侯賜弓矢,然後征;賜鈇钺,然後殺。” 黃钺作為“鈇钺”的最高等級,象征天子生殺大權。

  2. 軍事象征

    出征時,帝王親持黃钺以示代天讨伐。《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曹操“假黃钺”,即代行天子軍事統帥權,成為魏晉時期權臣攝政的标志。

三、文化内涵

  1. 王權天授

    《尚書·牧誓》載周武王“左杖黃钺,右秉白旄”誓師,體現“天命所歸”的合法性。

  2. 禮制等級

    漢代以降,黃钺與九錫制度結合,列為最高封賞。《後漢書·輿服志》明确其儀仗規格,僅天子與特許諸侯可使用。

四、曆史演變

唐代以後黃钺逐漸符號化,宋代《營造法式》将其納入皇家儀仗圖譜,明清時期演變為宮殿陳設禮器,脫離實戰功能,強化禮儀屬性。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2. 鄭玄(注),賈公彥(疏). 《周禮注疏》. 中華書局,2010.
  3. 陳壽. 《三國志》. 中華書局,1959.
  4. 孔穎達. 《尚書正義》.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5. 範晔. 《後漢書》. 中華書局,1965.
  6. 李誡. 《營造法式》. 人民出版社,2006.

網絡擴展解釋

“黃钺”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禮器與權力象征,其含義和用途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基本定義

黃钺指飾以黃金的長柄斧狀器物,形制與斧類似但更為大型()。其名稱中的“黃”指代青銅材質氧化後的金黃色,而非純黃金()。作為天子儀仗的核心組成部分,黃钺象征至高王權,也用于軍事征伐儀式( )。

2.象征意義與用途

3.曆史文獻例證

4.材質演變

早期黃钺為青銅鑄造,後隨着工藝發展,出現鎏金或鑲嵌黃金的版本,但核心材質仍以青銅為主( )。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案例或形制演變,可參考《漢書》《三國志》等典籍,或查閱博物館青銅器相關研究( )。

别人正在浏覽...

昂昂拜佛邊罏邊垣察敏饞食揣微賜帛答賽多生放稅放映隊鳳吻風向浮懸梗梗關門落闩駭濤寒鐘皓白洪頤疆理季軍驚絕金羁克儉克勤可頻榼藤哭喪棒遼蔓鱗蟲龍蛇之章落魄旅腸命偶冥頑南甸南僞内三院湓口偏執性人格飄零書劍譬媲樵迳企懷親藩秦烏氣塞水霤樹身淑孝似曾相識素器天苞隤陁尾君子威制無服享烝